Hedi Slimane 統籌下的 Saint Laurent Paris Music Project

Hedi Slimane 的黑白照對比分明又具感染力,那時 Hedi Slimane’s Diary(http://www.hedislimane.com/diary/)就是他將作品擺放與陳設的最好地方。那時候,我覺得他只喜歡拍男生。 啟蒙過的,通通在最後都散去。Helmut Lang 都已經老早就在我腦袋之中遠去了。Hedi Slimane’s Diary 我都好久沒去看了。 Hedi Slimane 接管了 Saint Laurent,新開發的 Paris Music Project 找來了搖滾界的靈魂人物拍攝一場浩瀚的黑白照。Marilyn Manson 與 Ariel Pink 還穿起了品牌經典的 101 biker jacket,完完全仕是要跟搖滾尖子 Rolling Stones 的結他手 Keith Richards 致敬吧。但這些我通通都不注視;整個 Paris Music Project 除了有 Marilyn Manson, Ariel Pink 及 Kim Gordon,最重要還是有我最喜歡的 Courtney Love。 曾經,有很多時候,我都覺得 Courtney Love 或多或少是個瘋婦人;負面新聞很多,而且太瘋狂。但最後,我卻慢慢地喜歡上她這個人。看著她唱《Letter to God》的時候,差點想要哭出來了。看到她堅決阻止故亂重組 Nirvana 的可能,看到了最叫人動心的 Kurt…

|電影|我們的十六歲:《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2012)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少年自讀日記 / 壁花少年 / 壁花男孩(2012,Stephen Chbosky)★★★★☆ IMDb Ratings: Ratings: 8.1/10 from 102,661 users “Why do I and everyone I love pick people who treat us like we are nothing?”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我知道是有點太遲,但以我的性格,總是很少會在戲院裡看剛上映的電影。我總是沒有那份衝進去的熱情,反而,我還喜歡舊舊的老片。會看《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無非是在我剛到牛津的時候,家裡還沒有網絡(那時苦等了一個月啊!);朋友 KWL 見我沒事無聊太苦悶,就將《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小說發給我,解我燃眉之急。…

正在閱讀: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

由於 World War Z(2013)差不多要上畫了(IMDb 說是六月份),忽然讓我很有衝動拿來 Max Brooks 的幾本著作來讀。似乎就在看過了幾套 B 片以後,對於有關喪屍的題材都有極大的愛好;cult 片的嘔心恐怖我還是有點猶豫的,但我還是遇上了幾套搞笑有趣的喪屍片(《Zombieland|僵屍之地 / 僵屍領地 / 屍樂園》(2009,Ruben Fleischer)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套我最喜歡的就是《Cockney vs Zombies|劫匪與僵屍 / 倫敦佬對抗活死人》(2012,Matthias Hoene)絕對是五星推薦)。 《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是本喪屍求生指南,既真實又有趣。Max Brooks 在指南中描述人類受病毒 Solanum 感染而變成活死人,雖然沒有人知道病發的來源,但這種傳播性極高的病毒正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機率。文中嘗試提及關於這種活死人的高度資訊;以及講解求生的法則。這種偽現實的藍本正引導大家如何在被喪屍包圍底下併命活下去。作者在 2003 年寫好了這本求生指南以後,更在 2006 年推出 volume 2 的《World War Z: An Oral History of the Zombie War》。即將上映的電影《World War Z》就是以後者為藍本。 對於我這類常常害怕要是有天不看新聞紙,可能整街是喪屍而自己不自知的人來說;這類書帶真實性卻又虛構的作品絕對是我的茶吧。

週末點唱: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我知道我總是慢了幾下拍子,很多出色的樂手我一直都沒有很留意。喜歡不喜歡,注意或不注意到,都是緣份吧。剛剛在 youtube 無意中聽到了這首歌《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好喜歡好喜歡。 來自哥本哈根的歌手 Nanna Øland Fabricius,有一個很可愛的 stage name:OH LAND。第一張唱片在 2008 年首發,都已經四年多了。我喜歡她的聲音,也喜歡她玩的 QChord(如果我可以有台白色 vintage 版本的就好了)。我只可以說她的歌,聽第一次未必會好喜歡;但多聽幾次就會覺得弦悠在耳,愈聽愈喜歡(她身邊的兩個樂手也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Big Ugly Yellow Couch 有很多出色的 live music video,可按他們的 youtube 看更多。 推介另一首同樣好喜歡的:Oh Land – White Nights (live acoustic on Big Ugly…

TOD’S Timeless Icon – Lady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按不住就要急著跟大家分享 TOD’S 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舉辦了 Timeless Icon 新書推出的 cocktail exhibition 的相片。由 TOD’S 贊助、佛羅倫斯出版商 Electa 所推出的《Timeless Icon》專書的主角是已故的 Lady Diana,是個不少人心目中無能能及的永遠偶像,也是其中一位最雅麗又平實的皇妃代表吧。 在這次的 cocktail exhibition 就在 Milan Fashion Week 中舉行,展出不少戴宴娜皇妃生前很具紀念性的照片;當中當然也 feature 了戴安娜皇妃拿著的 TOD’S D Bag 出席大小場合的相片。與此同時 TOD’S 還配合推出 Spring Summer 2013 季度最新的 D.D. Bag。 由 TOD’S 贊助、佛羅倫斯出版商 Electa 所推出的《Timeless Icon》專書於 2013 年 3 月起全球發行,部分銷售金額將撥捐 Clic Sargent,支持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 images courtesy…

俄羅斯畫家 Kazimir Malevich

書本中提到 Picasso 的 Cubism,於是我便在 Wikipedia 找相關的資料。每次登錄 Wikipedia 都覺得是世紀最大發明,比起一本本的百科全書更要偉大是因為那些無盡的 hype-link 連結。從 Cubism 開始一直漫延開去,無盡的伸延,比起書本概括的更多,更遠。 發覺自己對 Geometric abstraction 有種情有獨鍾,無論是簡單或是重複的線條都讓我喜歡,不同的 geometric forms 都為我帶來視覺上對美感的認同。 Kazimir Malevich, Black Square, 1915 Kazimir Malevich, Black Circle, 1915 Kazimir Malevich, White on White, 1918 “Painting is the aesthetic side of the object but it has never been original, has never been its own goal.”…

充滿童真的 Atomic Burger & Patrick Wolf Sundark and Riverlight 音樂會

從前在香港的時候,會跑到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聽來自北歐的 indie 樂團。九展其實也是個不錯的地方,雖然上上落落的位置總讓人老眼昏花,但總會讓你踫到很多與你一樣的同道中人跟你在那個不太不小的場地裡一樣的被電梯上上落落搞得團團轉。來到英國,音樂會的場地不再局限於九展,樂手的選擇也更多更豐富。早一個月前已經訂了 Patrick Wolf 的音樂會門劵,地點是 St John the Evangelist Church;在教堂裡的音樂會,那是多漂亮的事。Patrick Wolf 現在正進行巡迴演唱,除了英國還會走到瑞典、波蘭和俄羅斯等地方。我們先在附近的 Atomic Burger 吃晚餐,也沒想到 Atomic Burger 會是個如此熱鬧的地方。學生們居住的 area 都是比較 raw 比較 hip 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地道一點簡單一點;擁有無數可愛的小型咖啡店,也有很多有個性的小舖;Atomic Burger 絕會是其中一個吧。以漫畫和電影為佈置的主旨,場內還有大電視不斷播放 Star Trek 的畫面。雖然我不是個科幻迷,但店內的氣氛超級棒,顧客當中也充斥著很多不想長大的大男孩。Menu 是本小小的漫畫書,burger 都分為不同的種類(太多選擇);你可以選擇 Fat Tony 也可以選擇 Audrey Hepburn,我推薦這裡的 chicken wings,超美味;這裡每一點小事都可能是 surprise 你的原因。 沒想到英國的音樂會比起香港的還要晚一點開場,9:00 音樂會才正式開始。早半小時出來的暖場小姐 Abi Wade,我沒有聽過她的歌,但她的唱功也蠻不錯。九時多 Patrick Wolf 穿著金色 collar 的白恤衫出場,氣氛漸漸的高漲起來。 完場後徘徊在耳邊的都是 “The Magic Position”。原來那是2006年的事,竟然那麼久了,我都不知道(那應該是第一張我聽他的唱片)。看到他真的人時候,我還有點不知所措;似乎他都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人一樣。聽音樂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知道多一點關於歌曲的事,無論是 inspiration…

She & Him 即將推出第三張唱片 Volume 3 及巡迴演唱公告

那個時候,因為《Yes Man》(2008) 開始留意 Zooey Deschanel,眼大大的女生,黑頭髮,帶著古典味,怪氣而且可愛。跟 Jim Carrey 拍喜劇帶出紅紅的火花,仍不夠後來在《500 Days of Summer》(2009) 伙拍 Joseph Gordon-Levitt 時推得人氣高企。 JGL 七歲開始做童星,Zooey Deschanel 十八歲開始拍電視。一套《500 Days of Summer》就將他們人氣推到高峰。Zooey Deschanel 跟 M. Ward 在 2008 年推出第一張 She & Him 的唱片 Volume 1,封面是金黃色簡單的插畫。那年還是讀大學的日子,步行回校的途中每天都在聽,我最喜歡她唱 “You’ve Really Got a Hold on Me”。2010 推出第二張唱片 Volume 2;當時我在 Leiden 讀書,在漫長的車箱來來回回重複地播(雖然我覺得 Volume 1 比較好聽)。 後來 Zooey Deschanel 拍電視劇《New Girl》,M.…

|電影|或者,要褪去傷痛的,不是忘記,是面對:《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2011) ★★★★★

其實我很抗拒看很悲慘的電影,明知生離死別要哭過死去活來的那種,我都避之則吉-這次陪別人看的就沒有選擇的餘地吧-。無必要要讓自己陷入悲慘的困境,流著眼淚去感受那種不願意說的再見。

#20130124 - 關於最近讀過(臨摹或複製)的畫作

從 Impressionism 讀到 Cubism,發生過的事太多;不同的風格成就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關於那些自小就被栽培的,又或是從來都沒有受過藝術學校指導的;卻一樣地影響世界。我從一而終地喜歡 Fauvism 的作風,就像我一直喜歡味道濃烈的食物。關於創作和藝術,另一個我喜歡的地方就是互相影響或是重塑的作品。每一個傳奇人物成就偉業之前也需要無數不同形式的啟蒙和倚靠;年月裡的這種牽繫叫我最覺感動真誠。 (1a) Le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1869. Oil on canvas. (1b) La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Claude Monet (1840-1926) . 1869. Oil on canvas. 嗯,這裡我必須記下我自己的一套對美的看法,就讓我在很多年後重看,看看歲月能不能磨蝕我的稜角的同時,有沒有改變我對美的觀感。我喜歡 Pierre-Auguste Renoir 較多;我現時對這點非常肯定,就像我從來都欣賞 Monet 卻沒有動過真情。 (2a) Sleeping Venus – Giorgio o Zorzi da Castelfranco (1477-1510). 1501. Oil on canvas. (2b) Venus of Urbino…

Currently Listening:《Fade》 Yo La Tengo

因為《來吧!焙焙!》大哥阿焙,我才開始聽 Yo La Tengo,一份淡淡的悲哀與一份靜靜的淒美是我對 Yo La Tengo 的評價,而他們一直如是。 他們的音樂在這三十年來已經完全了很多使命,包括將很多奇怪的音效混合到歌曲之中卻仍然讓人感覺自然而不突兀。最新專輯《Fade》一如以往地用上他們內在動力,收錄感染力四濺、讓人動容的歌。無論是頹廢的 weekdays 又或是舒暢的星期天,午睡的時候或是漫長的車程之中,他們一樣可以讓你將自己沉醉在當中,不問世事地沉溺。 This is it, for all we know / So say goodnight to me / And lose no more time / No time. 點題第一首 “Ohm” 是我的最愛,輕快感包裝下的憂鬱。他們多麼甜美、和諧、平伏、自然地處理世界裡最可怕的事。這歌唱片最大的改動莫過於是 Yo La Tango 決定不再與既定的 producer Roger Moutenot 合作,取而代之的是 Tortoise/Sea and Cake 的骨幹 John McEntire。我好喜歡《Fade》的淡然自在感,活在當下。 Fade by Yo La Tengo…

“HANS IN LUCK” by Grimm Brothers

因為文學課的關係,最近開始讀《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格林童話)(Lucy Crane 譯)。最喜歡這個,“HANS IN LUCK”: Hans had served his Master seven years, and at the end of that time he said to him: “Master, since my time is up, I should like to go home to my mother; so give me my wages, if you please.” His Master replied, “You have served…

|電影|《I’m Not Writing About You:Ruby Sparks》(2012) ★★★☆☆

I’m Not Writing About You:Ruby Sparks|書中自有夢女神 / 戀戀書中人(2012,Jonathan Dayton, Valerie Faris)★★★☆☆ IMDb Ratings: 7.2/10 from 19,391 users 理論上我是不會喜歡這種電影(事實又沒有很討厭,這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我都無法說清),卻又很想寫下一些讀後感。《Ruby Sparks》說的是一個孤獨作家(Paul Dano 飾)的故事,除了前女朋友、哥哥(嫂子)與及心理醫生以外,根本沒有朋友。他寫了很多暢銷小說,寫了很多幻想的故事。有一天他筆下的女主角 Ruby(Zoe Kazan 飾)出現於他家裡,他寫的情節和內容,全部都變成真實。 男主角一出場演了幾場我就差點怪叫我喜歡這種性格的男生。《Miss Little Sunshine》(2006)的導演一樣找回演《Miss Little Sunshine》的那個談尼采的男生演男主角;而最重要的重點其實是:寫劇本的,就是在戲裡的飾演 Ruby 的 Zoe Kazan,而她跟男主角在現實裡又真是男女朋友。將書寫變成現實的情況成了兩重奏,也很有趣。 (以下可能劇透)說回電影本身,我倒是覺得 Ruby Sparks 其實就只不過是 control freak 作家對前度的心理投射,整套劇就是心理醫生叫他寫的 very bad 故事,最後才實實在在地遇上所謂的 Ruby 吧。就像 wyman 跟林夕說的一樣,有時候就是怕寫得太真實,作家們都愛將故事的細節修改,地方或是職業的轉換;就是不要讓前度知道你還有多想念他。 * * * * * I don’t think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