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paintings

  • 女畫家不值賣?Artemisia Gentileschi 革命女性 #metoo 自刺心藏 Lucretia 首次開拍
  • 飆高價 4.5 億美金的《救世主》原來非達文西真跡,阿聯酋王子白蝕一只超級遊艇
  • 買兩個梨子回家,檯頭放一枚 quinces 我就轉身變成梵高了!
  • 德國柏林2014/08:08 愛喝酒同好會精選 Absinth Depot Berlin

    德國柏林2014/08:08 愛喝酒同好會精選 Absinth Depot Berlin

    關於 absinthe,我知道我一定可以說上很久。我常常有種類近寫讀障礙一類的錯覺,看到中文字的時候很多時候會轉次序倒轉。例如:主教 / 教主,手長 / 長手,以及我知道很久卻一直都沒糾正的苦艾酒 / 艾苦酒。平日說起的時候總會說 absinthe,因為我知道我只要說成中文,就一定會說錯(沒有例外)。

  • 德國柏林2014/08:DAY 1(下)藝術塗鴉小區 Haus Schwarzenberg 以及傳統德國風格餐廳

    德國柏林2014/08:DAY 1(下)藝術塗鴉小區 Haus Schwarzenberg 以及傳統德國風格餐廳

    走進 Haus Schwarzenberg,都是緣份。走過了 Berlin Hackescher Markt 想要轉去 Alexanderplatz 之前就被這個隱隱約約的門框吸引,就在不知道能不能走進去的同時,雙腿就已經被眼前景致吸引前進。柏林真是到處都是塗鴉和貼紙啊,我每次看到那種被貼滿了的牆和燈柱都好想大叫請你們留一兩張給我貼貼吧。

  • 就是那張 “The Lipstick”,František Kupka (Czech, 1871–1957)

    就是那張 “The Lipstick”,František Kupka (Czech, 1871–1957)

    最近在看關於 František Kupka (1871–1957) 的事,首先接觸的是以巴黎作基地 Cubo-Futurist art movement 的種種。František Kupka 來自捷克,十八歲入讀藝術學校,在 Vienna 學習時醉心圖像和比喻的畫風;及後成為 Abstract Art Movement 的先鋒份子。Abstract Art 就是那種無特定真實圖像作基礎,純粹紀錄感覺和情緒的抽象作品。 純 abstract 的 “The First Step” 1910-13? (dated on painting 1909) 是第一幅我看 Kupka 的畫,在 MoMA 可以找到。抽象圖像圍繞的是太陽、月亮、星球和宇宙跟我們的關係;畫的是想法而不是任何 specific subject。 也就是當時他們與音樂藝術扯上關係的原因。抽象的東西就有如樂曲中的音符一樣,只能意會,而不曾看得清楚。 Kupka 參與過很多不同派別風格的畫作創作,面對溫和的寫實派,強烈對撞的野獸派、未來主義、抽象界別或是幾何圖形;他總是嘗試從描繪中畫到更多。 The Lipstick. 1908. The Lipstick. 1908. 我在網上搜索 Kupka 的畫作;細看他生平幾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時期,我最喜歡的是他名成於抽象風格前的畫作。與抽象或是幾何圖案系列的作品帶來無限反差,寫實時期的他更為吸引我的注視。“The Lipstick” 的版本有好幾個,無論是沉鬱的藍色或是鮮明的藍色背景,都有著一抹烈焰紅唇。 總是覺得上面那幅 “The Lipstick” 久繫我心而揮之不去,慢慢看過來才知道 2006 年在香港的 “Artists And…

  • #20130124 - 關於最近讀過(臨摹或複製)的畫作

    #20130124 - 關於最近讀過(臨摹或複製)的畫作

    從 Impressionism 讀到 Cubism,發生過的事太多;不同的風格成就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關於那些自小就被栽培的,又或是從來都沒有受過藝術學校指導的;卻一樣地影響世界。我從一而終地喜歡 Fauvism 的作風,就像我一直喜歡味道濃烈的食物。關於創作和藝術,另一個我喜歡的地方就是互相影響或是重塑的作品。每一個傳奇人物成就偉業之前也需要無數不同形式的啟蒙和倚靠;年月裡的這種牽繫叫我最覺感動真誠。 (1a) Le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1869. Oil on canvas. (1b) La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Claude Monet (1840-1926) . 1869. Oil on canvas. 嗯,這裡我必須記下我自己的一套對美的看法,就讓我在很多年後重看,看看歲月能不能磨蝕我的稜角的同時,有沒有改變我對美的觀感。我喜歡 Pierre-Auguste Renoir 較多;我現時對這點非常肯定,就像我從來都欣賞 Monet 卻沒有動過真情。 (2a) Sleeping Venus – Giorgio o Zorzi da Castelfranco (1477-1510). 1501. Oil on canvas. (2b) Venus of Urbino…

  • Pierre-Auguste Renoir – 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Pierre-Auguste Renoir – 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I wish you a very happy 2013! Pierre-Auguste Renoir, 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oil on canvas (1876)

  • #英國牛津 The Ashmolean Museum 與 Camille Pissarro

    #英國牛津 The Ashmolean Museum 與 Camille Pissarro

    一連十日的聖誕新年大假讓我們放得份開份舒暢悠閒,除了懶洋洋的待在家裡煮食、讀書、看電影和動漫(上文提及的《Deadman Wonderland》),外出喝咖啡和走動以外,最有建設的事莫過於到 The Ashmolean Museum 一遊。 Ashmolean Museum 比我想像中還要大一點,就在百貨公司後面,Randolph Hotel 對面;地利位置非常方便。內藏展品很多,就從 3000 BC 時期開始直到二十世紀,從文物、雕塑、錢幣、樂器以及畫作也一應俱全;中國、日本、古羅馬、Iraq、法國、英國、荷蘭等等的作品都包括在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集百家之大成的博物館,什麼類型的歷史都置身其中。 雖說這種包羅萬有的博物館不像專門又獨立的博物館一樣專注而細膩,但算得上厲害的是這裡也有 Pablo Picasso、Vincent van Gogh、Henri Matisse 等的畫作,也有收藏了不少非常完好的 English Guitar。不定期的特別展覽廳還有展出日本作家的作品,算得上多采多姿吧。 這次讓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是來自 Danish 的 Camille Pissarro,大部分畫作都很對我的口味。值得一記的是,Ashmolean 也有收藏他女兒的作品,不過他女兒仿效他畫風所創作的作品我就不太喜歡了。 由於博物館不好拍照的關係,唯有在網上找來幾張作品。以下兩張都不能在 Ashmolean 找到的,不過很喜歡就是了。第一張是他的三兒子 Félix,可惜的是漂亮的男生都是短命的,二十三歲就死於肺結核。第二張則是 Voisins 村莊的入口,顏色柔和豐富。 Portrait of Félix Pissarro (1881), oil on canvas Dorfeingang von Voisins (1892), oil on canvas The Ashmolean Museum Free Admission ADD: Ashmolean Museum…

  • |藝術家故事|Frida Kahlo: I was born a bitch. I was born a painter.

    |藝術家故事|Frida Kahlo: I was born a bitch. I was born a painter.

    關於 Frida,這幾天看了很多。這個瀟灑得不得了的女生,又怎能叫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