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北歐機械錶!留白錶面,動能上發條,來自丹麥的 About Vintage 腕錶
日短夜長的冬天和日長夜短的春季,瑞典更是強烈冬夏令日夜分別讓人無辦法憑天色和感覺看出時間;倒是讓我發現查看時鐘的重要性。到埗沒多久的我一直在探求和了解北歐地方文化,最近認識了來自丹麥的 About Vintage 手錶品牌。
日短夜長的冬天和日長夜短的春季,瑞典更是強烈冬夏令日夜分別讓人無辦法憑天色和感覺看出時間;倒是讓我發現查看時鐘的重要性。到埗沒多久的我一直在探求和了解北歐地方文化,最近認識了來自丹麥的 About Vintage 手錶品牌。
孕期護膚品成為了我最近非常落力關注的一環,以 better safe than sorry 為核心指標;選定要用那一瓶不用那一瓶之前每每都先做資料搜集,盡力給予寶寶一個健康無害的環境。我把我在孕期裡面使用的護膚品和身體保養品都寫在下面,每個人選定成份的時候可能都有屬於自己的界線和 guideline,正在尋找孕期用什麼的話,可以把下列的清單當成參考。
落地瑞典三個半月,我還是真的一分瑞典錢都沒踫過。我除了會在 passport 的皮套裡擠幾張歐羅以備不時之需,錢包也真的不需要有放到鈔票的情況。這星期在愛馬仕訂製的 Calvi 卡套送來了,可以把我需要外帶的卡片安好放置;完全滿足了我的所有要求。
dr yellowbean 給我說他在爬地圖時看到另一間讓人一秒心動的瑞典食店:Meatballs for the People——我把它叫作斯德哥爾摩的肉丸專門店。
斯德哥爾摩的拉麵店比漢堡來得要多,而且更容易踫到好吃的。沒想到就連那種由日本人以小店式經驗的日式餐館也有,吃起來真是有種暖在心頭的感覺。小店以大阪燒為核心,配飯食和烏冬,店內的坐位不多,而且整體客局也比較細。在疫情之下,我們起初還是有點焦慮。結果『想吃的』慾望比較『怕死的』膽氈來得強烈,我們還是在小店開門前的五分鐘就到場,希望在人群未出現前吃完就離開。
搬到另一個魚吃城市,似乎是我的慣習模式。認識斯德哥爾摩的地形和路面的同時,發現整個城市都洋溢著一種喜歡吃日本菜式的味道。比較德國、英國和荷蘭滿滿的土耳其菜,大街小巷的 kebab 和 pizza;瑞士卻用上有點街坊的日本菜來取代這種街頭食店(比薩是通俗地在各地無可取代的)。
我發現我的德國魂還在我的體內揮之不去——除了經常把 danke 放在口邊,偶爾還會在咖啡店或點餐的時候都在大腦先飆出德語。大概是因為把德語說出口的時候必先在腦內轉一圈自我文法檢查,所以心頭湧出先是必須經過腦筋過濾一次的德語句子;瑞典語嘛,還在屬於『hej då』的無臉目見人的階段。
來到瑞典,最理所當然的就是跟當地人一樣沉迷在本地品牌的迷魂香裡面,除了我一來就關注的 Acne Studios,近來讓我愈來愈改觀的是 H&M。在經營模式和製作方面都逐步改變的 H&M,緊隨 H&M group 裡最炙手可熱的 Arket 的發展方向和進度在 go green 和增加透明度的路途上可以說是非常賣力的前進。
人在瑞典,無辦法脫離的魔掌:Semla。差不多每星期至少吃一個是基本,吃兩個是常態,看到它完美的體態,挺拔細滑的忌廉,根本無拒絕的可能。我一早就對 Semal 心生情愫,早就在日曆上標記好 2 月 16 是專吃 Semla 的大好日子,人氣超強的肥星期二 Fat Tuesday(瑞典語:Fettisdagen)。
「在斯德哥爾摩的選擇」是我落地遇到的其中一個大課題。在德國習慣面對琳瑯滿目的品牌整齊列陣,目的好像是只是為讓人誘發出選擇恐懼症;而瑞典,則是被塑成一個個以北歐品牌為主的貨架,本地貨品還加上國旗在小牌示意。瑞典貨架主力上架北歐貨是基本,你要買嗎?就先考慮購買本地貨吧。
斯德哥爾摩近兩星期都在負六、七度的溫度上落,雪積漸厚,就算鏟雪車頻頻出動都無法解除融掉了又結成冰的一大塊。平均在外走路十五分鐘就會踫到一個滑腳的路人,雖然未至於滾地葫蘆,但也足夠驚心奪目。每次人家的滑腳經歷都在提醒其他人的路面安全,據說滑到以後最好自己站起來,因為人家伸手扶你你只會把對方都一拼連累,雙雙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