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代 Hangover 的完結:《The Hangover Part III》(2013)★★☆☆☆

The Hangover Part III|醉爆伴郎團3 / 醉後大丈夫3 /宿醉3(2013, Todd Phillips)★★☆☆☆ IMDb Ratings: 6.1/10 from 47,011 users Rotten Tomatoes Rating: 20% Director: Todd Phillips Writers: Todd Phillips, Craig Mazin Stars: Bradley Cooper, Ed Helms, Zach Galifianakis 關於(我的)hangover 難得組成了 wolfpack,玩得興高采烈不顧忌,醉得落魄又神暈顛倒,這種瘋狂的 hangover 是點綴生活的樂子。可是我從來都沒試過醉得這種爛醉,最傻一次就只不過在山頂跟朋友在玩 Nike 在 wii 裡面的跑步遊戲。傻傻的輸了,不是因為跑得慢;卻是因為我跑出了那個感應的框框一直跑到大屏幕前面。這種程度的羞事我一直很 enjoy;每每回想起來我都感到極度自豪。那不是很好笑嗎,我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奔到大屏幕,那是我醉後的世界裡的終點;這種傻勁是平日精神奕奕時發揮灸了的;換來大家無限歡樂。要是我沒喝醉,誰又會在大庭廣眾前穿高跟鞋長裙玩跑步遊戲,誰又會傻得跑出 wii 的感應框框。 或者總是沒有太盡興,如果可以找來三五知己不顧一切放到盡去喝一舖爛醉的或許都有笑料百出的駒呢回憶。來吧,誰喝得最爛醉最就是 hero! 一代 Hangover 的完結 最後就連精神最上落彷彿的 Alan 也找到了另一半,讓他對 Phil…

#20130617 - 享受現在活在當下

關於成長: 在 youtube 流連,在農夫的舊歌看到: 「小弟剛過牛一, 踏入16 今年再聽這首歌 和上年15歲的我心境大大不同 開始膽心成績, 畏懼畢業, 畏懼畢業後的大學 人愈大就愈多包袱承膽,  背負得更多…. 這首歌真是唱到我中心呢」 然後有人回復:「16歲你重細 重可以享受學業 我26歲啦 , 女朋友為左滿足更高既要求離開左我 以前3日踢一次波既同學, 依家半年見一次 我唔知你驚d乜 剩係想同你講  享受現在 我真係好掛住我童年」 然後再有人回復:「小兄弟,26岁?仲有大把时间啦。uncle 我都46啦 真爱最终都会出现gar, 个D都只系经不起考验的过程姐 你依家都系以事业为重好D,以后等事业有为 再慢慢寻找另一半罢啦. uncle都系剩係想同你講句 享受現在 活在当下 啦 !」 我相信他朝最想跟從前自己說的話,一定包括這句:享受現在活在當下。 關於寫作: 那個六千字的科幻故事終於算是完成,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的小地方,但都總算完好。男主角名命為一組數字,女主角的名字是英文字母;而其實他們都不是主角。 關於《活著》: 不知道從那裡聽來一首阿sa 翻唱的《活著》;他聽著就跟我說這首歌的原唱是余力機構。「余力機構」,是多麼親切又懷舊的字眼,那個聽 903 電台節目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扭開收音機隨同電台 DJ 的喜好接收不同的音樂,培養了自己的喜好。才剛 wikipedia 一下;余力機構是個三人組合,填詞的因葵現在都沒有很活躍了,主唱的余力姬的長相是怎樣的我都不清楚;唯一認識比較多的是現在在作曲的陳輝陽。這首《活著》,成為了這幾天熱播首選。

截至2013年05月以前的閱讀小記

《Endymion Spring》(隱字書)- Matthew Skelton (2006) 《地獄的滑稽大師》 – 江戶川亂步 (1990) 《凶器》- 江戶川亂步 (1990) 《人豹》- 江戶川亂步 《與畫中的人同行》- 江戶川亂步 《Ficciones》(虛構集)- Jorge Luis Borges 沒有很用心整理過這個月來看過的書,只好記下比較有印象的幾本/幾個章節。

|電影|喪屍版羅密歐與朱麗葉:《Warm Bodies》 (2013) ★★★★★

必須預先承認,我對那種行屍走肉吃爛肉腦醬的喪屍極帶好感(也就是說這個打分是偏心的,但這電影的確好看)。我不是喜歡那種高貴血統的吸血鬼(彊屍),而是喜歡那種連走路都拐一拐的 zombie;夠重口味吧。

|電影|每個人都會經歷那個低智商的青春期:《Taken》 (2008) ★★★★☆

五年後,終於看了《Taken》。有時有血有肉的選擇不看商業片,有時卻無個聊就跑到戲院看套 pop 到爆的;選擇和心情都是奇妙莫測的事。前幾天學懂了一個新生詞,「不防雷」,對待電影不防雷、對待各種生活挑戰不防雷;那絕對是最叫人嚮往的態度。

如果這是你所選擇的話:《Savages》(2012) ★★★★☆ (下)

The Ophelia,悲劇女主角:Savages|偷天毒犯 / 野蠻人 / 野蠻告白(2012, Oliver Stone)★★★★☆ IMDb Ratings: 6.5/10 from 61,123 users 前文:|電影|The Ophelia,悲劇女主角:《Savages》 (2012) ★★★★☆ (上) (以下可能劇透) 兩個大男孩千辛萬苦都要將那個一起 share 共享的 Ophelia 營救。前半部 Chon 已經說過,將那支鎗放到口裡並不是你敢做的事;為的並不只是救 O,只是不願意看到 Ben 喜歡的 O 就此落在壞人手中,也不能將正常人生的 Ben 墜入擺支鎗入口的的恐懼當中。我說啊,他們三中當中就是有 boy love,通透的 Elena 一早就點明了是不是。 信任問題、道德問題;充滿背叛、黑暗。大毒梟的得力手下背叛了她跟別個認頭大佬合作去;兩男一女的愛情到是混亂的 3P 和 boy love;警察貪污;家庭問題;暴力、動搖……以及一切虛情假意。其實要站在那一邊幹什麼事,畫出怎樣的一種人生色彩到底是不是自己有能力去選擇的事;這都是電影從頭到尾帶出的問題。有時,或者就像警察先生說的一樣:你的道路並沒有左拐和右拐,只得繼續往前。嗯,原來世界是這樣的,無論你明不明白。 第一個結局裡,所有人都死掉了,這種失去的痛苦都讓你覺得絕望。不過,要記住,第二個似乎是 happy ending 的結局才是叫世界更絕望。壞人沒死掉,貪污的警察查成案當了英雄、壞蛋殺手都組成了新的犯毒集團,毒販被警訪偽稱作仗臥底無罪釋放。有罪的人逃之夭夭,壞蛋還是處處、滿是黑幕和偏差的世界才是更絕望吧。 沒有完好的人,充斥的是謊言和背叛,裝模作樣說到底只為了自己的解脫。  伸延閱讀: 我所看過的所有電影歐美劇集 |電影|The Ophelia,悲劇女主角:《Savages》 (2012) ★★★★☆ (上)

|電影|The Ophelia,悲劇女主角:《Savages》 (2012) ★★★★☆ (上)

The Ophelia,悲劇女主角:Savages|偷天毒犯 / 野蠻人 / 野蠻告白(2012, Oliver Stone)★★★★☆ IMDb Ratings: 6.5/10 from 61,123 users 打開《Savages》影碟的時候已經是夜深;這是我第一次看 Oliver Stone 的電影。裡頭有我不太喜歡的 Blake Lively(整場戲我差不多都想將她鼻旁的墨親手抓下來);以及很討我喜歡,拍過《Kick-Ass》的 Aaron Johnson。 內容講述一對從事毒品製作與買賣好兄弟,拒絕了大毒梟的合作提意;結果兩人深愛的女孩被對方綁架。兩個大男孩併命地以各種危險的方或賺取金錢以換回女孩性命;展開一場對抗追逐戰。 片頭是一斷長讀白,奇妙而胡弄玄虚的對白忽爾讓我覺得片子會是怪誕瘋狂的一類。起初還差點給我厭惡的感覺,結果看到一半我倒慢慢喜歡這部電影。《Savages》是一套充滿性愛(3P)、暴力、黑幫、毒品(大麻)、軍火、綁架、金錢掛帥的電影;配上那些將人頭整個割下來的畫面,就已經足夠讓它成為 cult cult 地的片子吧。《Savages》以剛被選為最擁有性感雙腿的 Blake Lively 演的 O,Ophelia 為重心,串聯兩個性格南轅北轍的大男孩;以愛情(分享的愛/得不到的愛);佔有/被佔有作主線發展的故事。 電影放到一半的時候,已經出現很多極為唯美的畫面;色彩濃,感覺強烈激動的調子。墜落和內心的空虛都是片中一一強調的事,缺乏母愛的 Ophelia、殺人後感到空虛的 Chon(Taylor Kitsch 飾),被子女離棄的 Elena(Salma Hayek 飾,演得超好),缺乏家庭而只愛投進愛情的女兒(前後兩個),只懂得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的殺手,只能妥協的殺手太太,太 sensitive 卻找不住自己個性的殺手助手小男孩,以及為了金錢出賣自己工作的警察先生。 正面的人就只得 Ben(Aaron Johnson 飾)這個大男孩,結果都交錯地墜入了再也跳不出來的圈圈之中。雖然沒殺人,但惺味的血沾了滿臉又能怎樣回頭呢。人生裡有幾多決定了以後就沒能回頭的事,你選了這樣的一條路,走了一半,妄想能找到回去的道路麼;這裡告訴你除了嘔吐以外什麼都不可以。當中,人生閱歷最多的 Elena 告訴你:「They must love each other more than you,…

唱機正在播:She & Him – Volume 3

把 She & Him 的 Volume 3 放到 iTunes 裡的時候,就自動的排列於 Volume 1 跟 Volume 2 後面。 都有一段日子沒有聽 Zooey Deschanel 唱歌了,沒有期待她推新唱片。她就像忽然消失了的一樣。最近新專輯推出了,拿在手又在聽。沒錯每次都一樣想起了 Joseph Gordon-Levitt,JGL 的電影愈拍愈多,已經開始進入不同狀態的演繹。Zooey Deschanel 還是一樣唱著自己喜歡的歌,從前她似乎多變一點,還會染個金髮裝個 blonde 換換口味;現在似乎她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線;一貫的聲線,一異的曲風,一樣沒變的復古歌姬模樣。 She & Him- I Could’ve Been Your Girl 熟悉的聲音在耳邊轉啊轉,為陰晴不定的天氣帶來好心情。(但我還得坦白承認,女孩子還是比較迷 Joseph Gordon-Levitt 多點。)

在太陽之下讀讀書:江戶川亂步 Edogawa Rampo

牛津溫度七度,上午剛下了一場雨,現在太陽滿滿;在咖啡店看江戶川亂步。剛讀完〈與畫中的人同行〉,現在讀〈人豹〉。 記不得是何時的事,就是誰說過我一定要看江戶川亂步的書。 江戶川亂步 與 Edgar Allen Poe 說起江戶川亂步,不得不順帶提起我或者有閱讀障礙的事。與其說是閱讀障礙,那就不如說我總是極不細心。很多時候我都會將人名的次序倒亂;比方說,我很容易就把江戶川亂步當作江戶亂步川。(伸延閱讀我都喜歡當成延伸閱讀,我都不清楚這算不算是一種閱讀障礙;畢竟我都太喜歡文字變的戲法。) 而其實,江戶川亂步(Edogawa Rampo)是個筆名;由 Edgar Allen Poe 的日文讀音而改成的。知道明白了以後就不會再說錯了。 關於讀江戶川亂步的短篇 當時在香港買了本《D坡殺人事件》,就在交通工具一直讀。著實說,我一直都喜歡在交通工具上讀書。香港的地鐵太快了,就算是西鐵也讓我覺得世界不夠大。在荷蘭上大學時一乘就兩個半小時,好快就讀完一本。火車一直前進也不太拐彎,世界就像條走不完的直線,用來讀小說實在太好。 還記得江戶川亂步的書在香港不算好找,難得在商務找到一本半本;選擇的餘地都沒有,有什麼就看什麼。那時,日本的推理小說我才第一次看,沒想到殺人或是怪事都讓我感到小說世界的新奇。老日本的描述很有電影感,有時妖異的情節倒讓我差點流了一場冷汗。拐彎或直寫的情節都讓我感到世界有另一種演繹方式,或者是在讀 fantastic 的一課以後我都太沉迷於 Poe了;詭譎的世界都叫我著迷。 後記:本來想在網上找張好看又 hi-res 的江戶川亂步小說封面;結果在 google image 看到的畫面都太詭異嚇人。上面的都是最正常不過的翻譯本封面,我在香港買到的都是這個版本。電影版本我都不知道自己敢不敢看,因為我就是個看 Poe 也會看得溫度急跌幾度的膽小鬼。

終於聽到我喜歡的 “Shiver” Live - Lucy Rose Concert

Peter & Kerry – warm up band for Lucy Rose / Lucy Rose on stage 剛從音樂會回來,今天的 Lucy Rose 讚極了;離場以後我一直沒停哼著她的歌,尤其翻著這句--Tell me if you love someone. 關於音樂會以外的細語 才看了三場的音樂會,就覺得英國這邊真的棒極了。一來,香港的音樂會都不賣酒,對我這種 alcoholic 來說,聽著歌都喝酒就爽極了;因為這些都是種讓你一整個人都可以 fall in love 的音樂會。在香港,九展是場地的話對我來說就是山長水遠;吃飯也來去匆匆,更不要說好好的準備心情。如果在紅館,還可以跟朋友在尖東那邊吃點露天的泰國菜,喝點酒,再去買一些街頭小吃(大家都愛吃牛什)吃著走到紅館(忽然就好想念 Tiff、Katie、Dionee 跟阿 Sam 啊)。 第二,這邊比起歐洲地方來得有點自律(或者是牛津的關係,還是英國人比較內斂一點;這個有待考究),沒有荷蘭或丹麥一樣的瘋狂。雖說丹麥的大學生在街頭音樂節玩得也太盡興,但在英國你會感覺自己很安全;至少,不怕像在荷蘭一樣在高興或非常高興的時候大家都愛拋出手裡的那(膠)杯酒。 Patrick Wolf 的音樂會是在教堂進行的(前文按此),上次看 Daughter 就是在 Oxford Town Hall(前文按此),兩個都是豐富極了的古老建築。這次 Lucy Rose 的音樂會在 O2 舉行,基本上就是那種像九展一樣都是主打用作音樂事務的場地,音效比較起前兩次來得好,不過環境就是很普通的黑房;說得清楚一點(牛津這邊的 O2)更像一個搬空了檯櫈的酒吧。 (: / Lucy’s cutie t-shirt…

星期二,聽聽歌:Bear’s Den – Agape

先前提到(按此)在 Daughter 音樂會暖場的其貌不揚合唱團的團隊其實叫 Bear’s Den;說成其貌不揚就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太有一種外表與內心不附的感覺;像美女與野獸的那頭野獸,內心溫柔。 好了,其實除了在當易表演時非常落力滿頭大汗,傻傻間間幹勁十足以致讓人感到一股傻勁以外;在 youtube 看的時候又覺得他們其實倒不是那樣其貌不揚。去除了即場表演時額角的那堆汗,他們其實都只不過是香港的 Dear Jane 吧(又或是 Supper Moment;我大概都分不清楚;但其實我有聽 Dear Jane 唱的《到此為止》),夾 band 唱歌其實不需要 sell 外表的。 讓我動容的是這首 Agape,聽著他們唱 live 的確好感動。 關於 Bear’s Den:https://www.facebook.com/bearsdenmusic 或者可以到這裡免費下載幾首:http://www.musicglue.com/bearsden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