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 享受現在活在當下

關於成長: 在 youtube 流連,在農夫的舊歌看到: 「小弟剛過牛一, 踏入16 今年再聽這首歌 和上年15歲的我心境大大不同 開始膽心成績, 畏懼畢業, 畏懼畢業後的大學 人愈大就愈多包袱承膽,  背負得更多…. 這首歌真是唱到我中心呢」 然後有人回復:「16歲你重細 重可以享受學業 我26歲啦 , 女朋友為左滿足更高既要求離開左我 以前3日踢一次波既同學, 依家半年見一次 我唔知你驚d乜 剩係想同你講  享受現在 我真係好掛住我童年」 然後再有人回復:「小兄弟,26岁?仲有大把时间啦。uncle 我都46啦 真爱最终都会出现gar, 个D都只系经不起考验的过程姐 你依家都系以事业为重好D,以后等事业有为 再慢慢寻找另一半罢啦. uncle都系剩係想同你講句 享受現在 活在当下 啦 !」 我相信他朝最想跟從前自己說的話,一定包括這句:享受現在活在當下。 關於寫作: 那個六千字的科幻故事終於算是完成,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的小地方,但都總算完好。男主角名命為一組數字,女主角的名字是英文字母;而其實他們都不是主角。 關於《活著》: 不知道從那裡聽來一首阿sa 翻唱的《活著》;他聽著就跟我說這首歌的原唱是余力機構。「余力機構」,是多麼親切又懷舊的字眼,那個聽 903 電台節目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扭開收音機隨同電台 DJ 的喜好接收不同的音樂,培養了自己的喜好。才剛 wikipedia 一下;余力機構是個三人組合,填詞的因葵現在都沒有很活躍了,主唱的余力姬的長相是怎樣的我都不清楚;唯一認識比較多的是現在在作曲的陳輝陽。這首《活著》,成為了這幾天熱播首選。

終於聽到我喜歡的 “Shiver” Live - Lucy Rose Concert

Peter & Kerry – warm up band for Lucy Rose / Lucy Rose on stage 剛從音樂會回來,今天的 Lucy Rose 讚極了;離場以後我一直沒停哼著她的歌,尤其翻著這句--Tell me if you love someone. 關於音樂會以外的細語 才看了三場的音樂會,就覺得英國這邊真的棒極了。一來,香港的音樂會都不賣酒,對我這種 alcoholic 來說,聽著歌都喝酒就爽極了;因為這些都是種讓你一整個人都可以 fall in love 的音樂會。在香港,九展是場地的話對我來說就是山長水遠;吃飯也來去匆匆,更不要說好好的準備心情。如果在紅館,還可以跟朋友在尖東那邊吃點露天的泰國菜,喝點酒,再去買一些街頭小吃(大家都愛吃牛什)吃著走到紅館(忽然就好想念 Tiff、Katie、Dionee 跟阿 Sam 啊)。 第二,這邊比起歐洲地方來得有點自律(或者是牛津的關係,還是英國人比較內斂一點;這個有待考究),沒有荷蘭或丹麥一樣的瘋狂。雖說丹麥的大學生在街頭音樂節玩得也太盡興,但在英國你會感覺自己很安全;至少,不怕像在荷蘭一樣在高興或非常高興的時候大家都愛拋出手裡的那(膠)杯酒。 Patrick Wolf 的音樂會是在教堂進行的(前文按此),上次看 Daughter 就是在 Oxford Town Hall(前文按此),兩個都是豐富極了的古老建築。這次 Lucy Rose 的音樂會在 O2 舉行,基本上就是那種像九展一樣都是主打用作音樂事務的場地,音效比較起前兩次來得好,不過環境就是很普通的黑房;說得清楚一點(牛津這邊的 O2)更像一個搬空了檯櫈的酒吧。 (: / Lucy’s cutie t-shirt…

星期二,聽聽歌:Bear’s Den – Agape

先前提到(按此)在 Daughter 音樂會暖場的其貌不揚合唱團的團隊其實叫 Bear’s Den;說成其貌不揚就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太有一種外表與內心不附的感覺;像美女與野獸的那頭野獸,內心溫柔。 好了,其實除了在當易表演時非常落力滿頭大汗,傻傻間間幹勁十足以致讓人感到一股傻勁以外;在 youtube 看的時候又覺得他們其實倒不是那樣其貌不揚。去除了即場表演時額角的那堆汗,他們其實都只不過是香港的 Dear Jane 吧(又或是 Supper Moment;我大概都分不清楚;但其實我有聽 Dear Jane 唱的《到此為止》),夾 band 唱歌其實不需要 sell 外表的。 讓我動容的是這首 Agape,聽著他們唱 live 的確好感動。 關於 Bear’s Den:https://www.facebook.com/bearsdenmusic 或者可以到這裡免費下載幾首:http://www.musicglue.com/bearsdenmusic/

#20130428 - 陌生的世界裡共通的東西太多

最近有一只貓經常在我家公園溜澾。不知從那裡跑來的貓,黑白色的好漂亮,頸上有一個叮噹;有人養的。從小草地的一邊走到另外一邊,我從窗戶中看出去,牠就在外邊懶懶閒閒慢條斯理的散步。打算推開玻璃看一下牠呢,牠就跑了,好快。想起了從前在香港玩過別人的貓,軟軟的毛,把手扒在牠的小肚肚,牠就肉隨砧板上。喵你兩下,把你當成一個親愛的人。我摸一下牠的頭,說我們拍照了;然後牠正眼看著鏡頭。多可愛的貓。曾經以為我會養一只貓或狗,不過沒有(我不敢說「最後沒有」,還不知未來會不會有)。 Prof S. 有一只貓,正確來說,他的家有只貓,但那只貓不是他的。他說,那是街頭那個鄰居的貓,常常跑過來;所以他就開始買了貓罐頭。貓貓常常走過來,除了在花園,也會跑到樓上。那天我們小聚會,貓都在,牠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樣的躺。Prof S. 一家也喜歡那只貓,不是他的貓,但他養的貓。 說起紋身的事。前幾年一直有這個念頭,可惜一直都沒有狠下決心。紋什麼呢,這都是一生一世的事。結果都沒有做。那時候想在皮膚寫下「Les Fleurs du mal」,因為我喜歡 Charles Baudelaire。我現在還喜歡他,但我怕有一天我不再喜歡他;就像所有喜歡過又啟發過的人。但,他們都成為往事,成為過去了。 關於紋身,我想起了一個朋友。那才是剛相識沒多久,全部人一起去唱卡拉 OK。要去加洲紅,因為那裡才有他們懂得唱的歌。一邊大唱 Lady Gaga,又在扮 Justin Bieber。介紹自己的時候,翻開衫袖;看清楚手臂上的圖案。那是個女人,大長今那種女人。我著他說出每個紋身的意義。手臂上的是她的生母,他的母親是韓國人,他是個美國仔;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長得跟 Mc Jin 一樣。不過他當時一句廣東話都說不出。現在可好了,懂得說恭喜發財和數不清的粗口。 另一個他跟我說,有只狐狸在窗在叫。很悽厲地叫。他還差點要以為搞出人命,是不是要死人了。他有一秒想過要打 999。(然後他說,999 是報警的號碼,他怕我不知道,因為不同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報案熱線;雖然大家都知道有 112 這回事,但我們還是習慣說 999。)他說他 even went on Wikipedia 去了解狐狸這回事,那是求偶的叫聲 Wikipedia 是這樣解釋的。 聊到文學的話題,說起科幻的小說,奇怪的故事;他說喜歡《Hyperion》。是 Dan Simmons 的一本書。 Background music: 蘇永康 – 老死

指縫之間的 Minor Classics

「在人生行旅的中途,我迷失在一片不毛之地。」-想起但丁的這一句。

聽歌。身在外地久了,就必然想聽聽廣東歌。其實,與其說是地區上的問題,倒不如說是懷念的味道。距離遠了,時間久了;不是遺忘,就是懷念。

Hedi Slimane 統籌下的 Saint Laurent Paris Music Project

Hedi Slimane 的黑白照對比分明又具感染力,那時 Hedi Slimane’s Diary(http://www.hedislimane.com/diary/)就是他將作品擺放與陳設的最好地方。那時候,我覺得他只喜歡拍男生。 啟蒙過的,通通在最後都散去。Helmut Lang 都已經老早就在我腦袋之中遠去了。Hedi Slimane’s Diary 我都好久沒去看了。 Hedi Slimane 接管了 Saint Laurent,新開發的 Paris Music Project 找來了搖滾界的靈魂人物拍攝一場浩瀚的黑白照。Marilyn Manson 與 Ariel Pink 還穿起了品牌經典的 101 biker jacket,完完全仕是要跟搖滾尖子 Rolling Stones 的結他手 Keith Richards 致敬吧。但這些我通通都不注視;整個 Paris Music Project 除了有 Marilyn Manson, Ariel Pink 及 Kim Gordon,最重要還是有我最喜歡的 Courtney Love。 曾經,有很多時候,我都覺得 Courtney Love 或多或少是個瘋婦人;負面新聞很多,而且太瘋狂。但最後,我卻慢慢地喜歡上她這個人。看著她唱《Letter to God》的時候,差點想要哭出來了。看到她堅決阻止故亂重組 Nirvana 的可能,看到了最叫人動心的 Kurt…

是日點唱:Camera Obscura Live at The CCA, Glasgow

Camera Obscura 是個讓人一見就喜歡的樂團,主唱是 Tracyanne,一把帶點滄桑感的女聲。闊別兩年,終於在上月二十七日在 Glasgow 舉行小型音樂會。Camera Obscura 除了即將會為 She & Him 的巡迴演唱作 opening(詳情詳此)以外,他們亦同時宣佈第五張全新唱片 Desire Lines 會在六月四日推出。以下是兩首在音樂會裡唱過的新作,我尤其喜歡這個 live 版本的 “Every Weekday”。 Camera Obscura – Every Weekday (live at the CCA, Glasgow) Camera Obscura – Break It To You Gently (live at the CCA, Glasgow) source

週末點唱: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我知道我總是慢了幾下拍子,很多出色的樂手我一直都沒有很留意。喜歡不喜歡,注意或不注意到,都是緣份吧。剛剛在 youtube 無意中聽到了這首歌《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好喜歡好喜歡。 來自哥本哈根的歌手 Nanna Øland Fabricius,有一個很可愛的 stage name:OH LAND。第一張唱片在 2008 年首發,都已經四年多了。我喜歡她的聲音,也喜歡她玩的 QChord(如果我可以有台白色 vintage 版本的就好了)。我只可以說她的歌,聽第一次未必會好喜歡;但多聽幾次就會覺得弦悠在耳,愈聽愈喜歡(她身邊的兩個樂手也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Big Ugly Yellow Couch 有很多出色的 live music video,可按他們的 youtube 看更多。 推介另一首同樣好喜歡的:Oh Land – White Nights (live acoustic on Big Ugly…

Currently Listening:《Fade》 Yo La Tengo

因為《來吧!焙焙!》大哥阿焙,我才開始聽 Yo La Tengo,一份淡淡的悲哀與一份靜靜的淒美是我對 Yo La Tengo 的評價,而他們一直如是。 他們的音樂在這三十年來已經完全了很多使命,包括將很多奇怪的音效混合到歌曲之中卻仍然讓人感覺自然而不突兀。最新專輯《Fade》一如以往地用上他們內在動力,收錄感染力四濺、讓人動容的歌。無論是頹廢的 weekdays 又或是舒暢的星期天,午睡的時候或是漫長的車程之中,他們一樣可以讓你將自己沉醉在當中,不問世事地沉溺。 This is it, for all we know / So say goodnight to me / And lose no more time / No time. 點題第一首 “Ohm” 是我的最愛,輕快感包裝下的憂鬱。他們多麼甜美、和諧、平伏、自然地處理世界裡最可怕的事。這歌唱片最大的改動莫過於是 Yo La Tango 決定不再與既定的 producer Roger Moutenot 合作,取而代之的是 Tortoise/Sea and Cake 的骨幹 John McEntire。我好喜歡《Fade》的淡然自在感,活在當下。 Fade by Yo La Tengo…

#英國倫敦 London, United Kingdom - Brick Lane

幾多年過去了,Brick Lane 還是同樣滲著同一樣氣息,一樣沒變。有時候我會想,多少年過去以後;再遇上一些很久沒踫面的人,到底感覺又會否一樣。青澀的歲月過去,長大的同時也換了我們腦袋的一套想法。或者是與時並進,又或者是被世界影響了太多;沒有讓你期待失望的也許只剩下小數幾年不會隨便易變的風景。就像我今晚竟然忽然聽起從來沒多聽的 Amy Winehouse(Amy Winehouse Live At Glastonbury Festival 2008),也發現我喜歡她的聲音也許來得有點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