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亞洲菜都膽顫心驚害怕不好吃。要吃到熟悉的味道真的不容易,我真的情願動手煮了(說笑)!沒想到在漢堡三年沒吃過中菜沒上過中菜館,心血來潮要找的卻是台灣料理。
在荷蘭的時候,身邊的加拿大妹子以一星期兩、三次的驚人次數不停重吃亞洲炒飯/麵外賣,就是那種用可以攤開的紙盒包裝的中式熱炒。我跟著她吃過一趟,就真的只有一趟;那種給予外國人吃的中菜口味實在甜酸得有點古怪,一時之間實在沒辦法吃得慣。有一次,我們那個像聯合國小組的朋友圈去吃當地當時唯一一所中菜館吃飯,店家跟我聊天時發現大家都是香港人,就是好久以前已經來了荷蘭、廣東話說得流暢但音調不準確的的那種香港人。難得踫上香港人,他們還打趣問我「香港是不是已經有了迪士尼」。我們幾個興致勃勃地點了不同的菜式,等了好久都沒上菜,阿姐回來跟我們說,因為廚房只有一個人,樓面和酒水也只有一個人(就是她);建議我們可以商量一下換成同款菜式,那麼就可以快點上菜。
自此,我心底默默害怕在外國吃中菜,因為成功率不高。在牛津的日子還是有一回按捺不住想要吃個乾炒牛河止渴,像真度可以,挽回了不少分數。
如今待在漢堡已經超過三個年頭,竟然完全沒有上過中餐館,跟朋友去吃亞洲菜卻一直吃拉麵,說起來實在慚愧。早星期我竟然心血來潮想吃台灣料理,費勁地在 google 搜尋,終於給我找到漢堡一千零一所打正台灣旗號的美食車。美食車的定點在於市中心周邊家庭式小區裡面的一個廣闊平地,在一個一星期只開兩天午市的小市場裡面。這個區域我先前來過一趟,就是去看醫生為我轉介耳鼻喉科的時候;那個時候醫生說我鼻子一切正常就是不知道我莫名其妙的覺得有什麼呼吸問題,不過幾個月以後我的鼻子就不藥而癒。
這次是衝著美車食而來,到達的時間正好是正午,人群熙來攘往,我們點了鴨肉麵和滷肉麵兩款。在太陽下在露天高檯吃美食車的感覺有點像去了嘉年華;櫃車上擁有香港父母的台灣妹子還用一口非常不錯的廣東話跟我說『食多啲』;除了親切,還有點溫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