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克斯大戰吸血鬼》吸血街: 高級化舊社區? 有色社區團結抗外 (Netflix)

《布朗克斯大戰吸血鬼》(吸血街頭) Vampires vs. the Bronx爛蕃茄高開 94% 新鮮度,google 評分 4/5,IMDb 只收 5,2/10 的合格水平。這種少年大戰吸血鬼的笑片絕對是 kill time 精選,有笑有溫情,雖然劇情大路結局猜到,但裡面對社會上階級化的批判和對有色人種缺乏一般注意度的的控訴還是非常寫實。

Emily in Paris 看到一半,我轉到新上架的 Vampires vs. the Bronx;畫風一轉,一切變得 down to earth。單從 Vampires vs. the Bronx 的名字就勾起了英國舊喪屍片Cockneys vs Zombies¹殘留的美好回憶——也是我點開的原因,後者是心目中最 unbeatable 的喪屍(笑)片,當然無法媲美。與平日的吸血鬼電影背道而馳的是,這裡沒有誓死相隨的美女和千萬年不變的愛情,吸血鬼就真的是 bloodsuckers,一堆持住權力和力量入侵的殺人魔。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亮眼動人的角色、也沒有拍在繁華的地段,一套用上孩子們做主角的 children-friendly 恐怖故事拍在美國紐約市最多非洲和非裔美國人聚區的 The Bronx,講的是有色人種的社區被吸血鬼追迫的日子。

※1:《倫敦佬對抗活死人》2012,是我在英國 Blockbuster 還沒全線結業前遇到的佳作。可能是當時家中的 wi-fi 沒接好的關係,在無網人生下對這種英國幽默稍為偏心。

溫馨提示:以下可能含有《布朗克斯大戰吸血鬼》電影內容,劇透逃生門按此

階級化的社會和對有色人種的偏見(注意度不高)是電影的重點,以吸血鬼入侵 The Bronx 四出撕殺無人阻撓,映照出他們本身過著那不起眼的邊緣生活。用吸血鬼 literally 比喻為買樓買地改建社區的黑心發展商,榨取低下階層糊口的本錢,將弱者當食物社會 pattern。權勢者如何用齷齪手段、錢利誘迫使他們放棄自己的店鋪;從而進駐大型連續店拉高消費水平,令市面百物騰貴從以賺取最大利潤。邊緣地區的人似乎像市面上看不到的存在,正如很少被人正眼所看的街友或是清潔工;慘不忍睹的事實是他們一個又一個地消失。執法者只顧為有錢階級服務,對權力者的縱容處理,甚至幫忙欺壓社會上沒有權勢的個體。這個本來不顯眼無人問津的社會開始了一場拉鋸之爭,一所又一所關閉的老店即將被價格過高的咖啡和昂貴的手工黃油所取代,一切漸漸被迫中產化。

導演沒有把這個核心話題以 hidden message 的方式呈現,反而是明確的告訴讀者發展商就是吸血鬼,吸血鬼就是發展商。吸血鬼為了要避開得到邀請才可以進屋的條件,索性把你的房子一整棟買下,money is power。電影更以清一色白人演員擔任 The Bronx 的摧毀者,以買地發展的名義入侵這個社區,得使這個地段成為他們新的家;這場明喻已經接近直指。為什麼要針對這個地方?電影中更明言:「It’s easier to live somewhere where no one cares when people disappear.」,就是吸血殺人得來全不費力氣的意思吧。

廣告 – 往下繼續閱讀|ADVERTISEMENT – CONTINUE READING BELOW

The Bronx 真是 no one cares 嗎?對局外人來說,美國上上下下大體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但對他們來說這個小區就是他們的一切。這一場反擊由三個無力的孩童(臭皮匠)做起,adversity is the midwife of genius;本身對社區特別關注的小孩成為了這種反擊戰的主角,保衛家園成為他們最強的信念。男孩最後利用自己在雜物店裡面最喜歡的一件珍貴寶物——不惜損毀它——來拯救了自己社群也是一種溫暖。

畢竟事實是故事的格局和設定都沒有特別驚喜;雖然有為工人和基層發聲,也控訴這種高級化舊社區的行為很爛;但孩子們對抗外來威脅、拯救村莊的故事的確有點 cliché 久驚喜。不過在隔漠感愈來愈重的現代社會,偶然一發活潑的喜劇也是一種安撫心碎的 2020 的安慰劑。

→按這裡回到目錄觀看其他電影/美劇影評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