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德國生活
-
吃魚的城市!盛夏初至,在魚食吧邊瘋狂曬太陽邊吃招牌菜『鍋裡的大蝦』
想到了要吃魚。在漢堡被喻為搬進去前就應該要理解那裡是派對狂魔地段的 Sternschanze 有一所極為細小的魚食吧,某次在天氣仍然吹冷風的情況下路過說著夏天要找個機會要來坐路邊。
-
在慕尼黑皇家釀酒廠 HB 尋找『旅行感』,在啤酒花園吃 schnitzel
每隔一段日子就會在腦內飄起想要吃炸豬扒的概念,油炸食物總是往那些偽減肥的人在招手。我經常在想,要是德國的 schnitzel 可以像台灣的用紙袋盛著邊走邊吃就好了(開心)!沒辦法去旅行的日子,去老釀酒廠的啤酒花園吃德國菜,在疫情期間為自己添一點(想像的)旅行感。
-
凡事認真的德國人就連追星都特別 hardcore!歌迷百人歌舞對決爭奪地上最強粉絲名譽
我到底看了什麼?這個節目真的超狂超熱血!我們這邊的粉絲比你們偶像的粉絲厲害?比你們的好?比你們的熱血?比你們的更拼勁? 超過二百個粉絲在 studio 進行粉絲團自組的特別訓練,目的就是在兩個歌手和粉絲合作的對決比試之中勝出,爭奪『超級粉絲』的這個位置!
-
德國超市『按樽』百科:空瓶罐豎直放街角?膠樽每個價值 €0.25 可回收換錢或是捐贈慈善
以往在 Albert Heijn 都有瓶罐回收的機器,所以一直很習慣把瓶罐帶回去超級市場回收。來到德國以後都沒有特別留意,只是照辦煮碗一貫作風,先分好類,再把瓶罐帶回超市。因為 coronavirus 的一米半社交距離,在回收機前排起隊來;四處張望時留意到一張告示,才發現原來瓶瓶罐罐除了可以回收換錢,還可以做善事。
-
疫情制肘,德國食肆堂食受限!外帶當道的日子有漢堡便當店日式料理示範
也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無辦法在外正式又放心地吃一餐飯。疫情下的漢堡除了提供外賣就只剩下關門的選擇,目前我非常喜歡的餐廳都進入突然裝修的狀態,首當其衝的是錯愕,擔心是經營不過來而需要結束營業;但後來知道只是進行翻新工程就沒那麼難過了。
-
德國漢堡用餐前先掃 QR code,掃一掃檯面條碼合力幫忙減緩感染鏈
現在在食肆用餐,都坐下來的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掃一下檯面的 QR code。登記好用餐時間,為減慢傳播鏈盡一份棉力(餐廳非常推薦但也不是強制性進行紀錄,但目測大家都非常合作)。
-
被無咖啡因南非國寶茶燒到,探索日本人都愛買的國民茶葉 TeeGschwendner
每天都喝咖啡的我知道自己對咖啡因的攝取得已經夠多了,所以向來對茶葉敬而遠之。除了我偶爾會喝睡覺茶以外,基本上對喝茶毫無興趣。直到 Rooibos Tea 這個完全不含咖啡因的茶葉出現在我的眼前,真的有把我成功引誘到了;還更讓我往外關注有 Rooibos Tea 賣的各大茶葉品牌。
-
「被壓扁的牛角包」本地最愛食物,只有在德國漢堡才找到 Franzbrötchen
Franzbrötchen 對我來說就是一款「被壓扁的牛角包」,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對漢堡人來說是日常食物,但一旦離開漢堡的範圍,就很難買得到了!而且,每日只要晚一點去麵包店(三點以後吧)都會發現他們全部被賣清光。
-
用手工織物對抗時間洪流,Atelier February 第四波毛衣上架!
很高興的是,坐等好久的 Atelier February 第四波計劃終於要來了(開心拍手)!去年先從小織物開始,開發了幾個自己很喜歡的項目;然後慢慢步入較大數量的大型織物的製作過程,總算在去年運用美麗的羊毛整理好並建立到自己設計的一套織物,然後再逐一把尺寸和鬆緊度調整成心裡最喜歡的狀態。
-
晚一點就賣光的蝸牛麵包店!就算公開食譜,仍無減每日買蝸牛麵包的人流
「蝸牛麵包店」是我們自己打趣起的代號,麵包店的名字是 Zeit für Brot,意思就是麵包時間。它的魅力在於天然材料和新鮮即場製作,每日出爐之時都會湧現人龍,而且讓人趨之若鶩的蝸牛麵包很多時候都會賣清光。
-
德國 post-lockdown 人生,三個月來改變漢堡生活的 10 件事
後 lockdown 生活已經一段日子,連同疫情最嚴重的 lockdown 時期,這三個月實實在在的改變了我們大大小小的各樣習慣。仍然未完全放寬的防疫守則對漢堡各方面的實際的 impact 非常巨大,現在大家都落力修復失地,希望可以動手築好被疫情打擊得很慘的社區。基本上能買產品支持的買產品,能吃的就去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