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 碎片 Smithereens 第5季第2集 | 當社交媒體行使上帝模式

→按這裡回到目錄觀看其他電影/美劇影評

我發現 IMDb 裡面第2集評分最高,第3集最低,以致看完第1集抖數精神調整心情對第2集有所期待。可惜第2季節奏慢,劇情拖,焦點又舊又老土,要演科技為生活帶來問題的劇本當然無問題,只是 die heart fan 不會收貨;始終《黑鏡》一直走來背負的都不僅如此。這季度展現對現實的譏諷與以往預言兼寓言式吶喊確實不在同一層面之上,實在不敢奢求評分最低的第3集可以帶來什麼驚人突破。

▏重溫第5季第1集:Netflix《黑鏡》第5季第1集Striking Vipers:自訂人生的可能性

配合閱讀的背景音樂,坂本龍一為《碎片》創作的「this is my last day 2」:


《黑鏡》Black Mirror 第5季第2集
《碎片》Smithereens (美) Netflix 原創

推薦指數:★★★
播放連結

溫馨提示:以下可能含有《黑鏡》第 5 季內容,劇透逃生門按此
[su_divider top=”yes” text=”Go to top” style=”default” divider_color=”#999999″ link_color=”#999999″ size=”1″ margin=”15″ class=””]

贊助內容 – 往下繼續閱讀|ADVERTISEMENT – CONTINUE READING BELOW

1.
搖晃諷刺大旗

有說像 Facebook 這種怪獸誕生以後,此創人本人已經不能夠足當控制角色,無辦法全權掌握當中的進化和演變;結果雪球漸大,愈來愈走失常態。第5季的這一集,諷刺的正正是這種日漸失控的狀況。

共享汽車司機把社交媒體龍頭 Smithereen 員工挾持,水深火熱生死關頭的拉鋸 Smithereen 創辦人兼 CEO Billy Bauer 卻正處於一連十日的靈修冥想,遠離煩囂;這個情況看起來根本就是諷刺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曾年在 twitter 說冥想一事;證明社交媒體創辦人一樣要脫離自己創作的大怪獸。

故事裡面嘗試以 CEO 正面積極處理事件誘發大眾對勢力者的同理心,同時又在譏諷社交媒體公司掌控用戶資料的狂妄;表面上反其道以行在大老闆角度出發讓觀眾看到良知一面,實際上暗插一刀展現就算釋出各種善意面對現實亦無補於事。

2.
你的資料不是你的資料

就像大家在 Snapchat 玩童顏 face swap,你臉龐上輪廓特徵,都是你自己心甘情願放上去(縱然,你當時並沒有意識到)。社交媒體坐擁數之不盡的用戶資訊,比較執法部門的資料庫更多、更細、更精密;CEO 未能從阻止他與綁匪對話的部下獲得對方的聯絡方法,so what,自己手指頭敲敲鍵盤則可將資料手到拿來。無論是其企業員工對警方的口吻,或是行使 God Mode 的威力;Smithereen 能夠這樣大口氣,莫過於其對用戶龐大數據的持有。

另一方面,母親一直無法得悉女兒自殺的原因,只好日日夜夜嘗試登入女兒的 Persona 戶口希望可以從對話紀錄獲得真相。女兒的訊息匣在 Persona 的帳號條款下不能開放給其母,母親始終未能破解密碼,心急如焚卻求助無門。Persona 帳號亦不同如以往的個人資產,會在持有人離世後轉移到其家屬或指定人士手上。為什麼獲取離世親人的資料要經由第三方(在此即 Persona)和經由第三方決定給予?《碎片》在此亦有挑起人與人之間原本的關係在現今世代的轉變問題,親屬並不能取得離世家人的資料,而透過友台的一通『方便電話』顯示到社交媒體公司、媒體公司負責人等如死者素未謀面卻可擁有其資料及手執決定大權;這種比落,何其 pathetic!

3.
所謂的真實都不過是一條訊息

荒誕的網絡上癮足以白白將人命斷送。人們在現今社會,手指頭一掃,就被訊息俘虜。看似誇張的劇情,其實每日上演。《碎片》將後果和代價超乎想像地放大人前。槍聲一響,畫面並無向觀眾展示結局,只播放幾個民眾查閱媒體訊息的反應鏡頭;然後你可能和裡面的人一樣,透過網絡嘗試獲得答案和真相。

可惜對《黑鏡》死忠而言,被高開的幾個季度養大,自然嫌棄近季水平未能達標。生硬堆砌的開放式結局力度不足,守護不住『黑鏡式黑』的金漆招牌。死使的死,順便拿了《黑鏡》來送葬。

→按這裡回到目錄觀看其他電影/美劇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