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生還者|她生活在一個你本可以拯救的破碎世界裡

The Last of Us 是一部關於生存、愛、失去和(重新獲得)希望的故事,我起初以為它會是個 sci-fi 主導的遊戲改編故事,沒想到最後主軸都是人的故事(尤其是幾集脫軌主線偶爾上演情感文戲,也是非常不錯的 sidetrack),生命的脆弱性和人性的複雜性都寫出來了;讓我有種「有遇到你真好」的感覺。

賢妻復仇記|做壞事比做好事容易,做好事需要勇氣

早在 Netflix 上架的時候就看了 Women of the Dead(中譯《賢妻復仇記》),陰暗的故事在第一集開來就讓我回心微笑;這種帶著黑暗人性味道的作品都是我一直喜歡的類型,當然也包括每下愈揭的女主角陰暗面,人性恐怖嗎?恐怖啊,但這種恐怖可能就在隨隨便便的 next door,所以還是早點面對比較好。

撲克臉|當你的世界很小,你很容易開始對事物著迷

第一次看到 Natasha Lyonne,那把誇張的頭髮和帶點沙啞的聲線讓我特別把她記住;後來我才發現,年輕時候的她跟現在有截然不同的臉貌。雖然我覺得舊時的她比較美,但那個樣子可能無辦法演到現在這種戲。「怎麼又演同款角色」是我心裡面第一個想法,但 second thoughts,這種角色的設定根本就是寫著她的名字。

邊緣世界|未來已經存在於某些地方,只是未普及到所有人的生活

改篇自 2014 年出版同名小說的美劇 The Peripheral 融合了科幻、驚悚和犯罪元素。故事裡面這種 VR 式的虛擬穿越雖然沒有始終並沒有刷出 Westworld 那種新高度,但這種不需要實際體力、動作訓練也能靠腦內聯想而達到超越自身限制的設計卻讓故事走出更多的可能性。

飄洋 1899|為延續 Dark 的三圈循環,找個誰代替 Netflix 拍下去

為著 Dark 的兩個主創 Baran bo Odar、Jantje Friese 而來,跟各國主角(根本就是 Netflix 各國影集主角大合集)一同乘上跨國蒸氣遊輪 Kerberos 從倫敦出發美國,擁抱眼前美好的憧憬(同時覺得可以掉棄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外邊分數打得非常嚴厲,似乎 1899 在大家眼裡完全沒有緊貼 Dark 的神劇高度,對比之下評價一般,淪為比普遍好一點的泛泛 Netflix劇目之一。

特殊病人|把心理醫生像寵物圈養,極級對白和自省人生 HULU

大約半小時左右一集的 The Patient《特殊病人》,可以說是近來我覺得看得又輕鬆又抑壓(這麼說起來真的有像神經病)的一套美劇。每集短篇幅的長度完美來制衡冗長對白、內心戲、回想片段、心理感受等的慢調子,剪成 10 集的短版劇算是對風格上的救贖,如果改成 6 集應該很易讓人覺得崩潰。

荒野迷案|家事都沒管好,何來處理家庭情仇 Amazon Originals

早在《荒野迷案》開播之前,我就鎖定了要看這一部。一枚中佬西部牛仔在寬敞的大平原遇上一個可以穿越時間的黑洞,sounds exciting?雖說西部牛仔、家族情仇、土地競爭和原住民通通都不是 my cup of tea,但在劇荒期的劇與劇間的隙罅,用這一部元素不合心水但配套喜歡的劇本來充撐過去也算太差吧,至少這一部由 The OA 的製片公司即 Brad Pitt 的 Plan B Entertainment 主理,也跟外邊打分數超高的《Yellowstone》相提並論,開看前已經讓我蠢蠢欲動。

俄羅斯娃娃 2|成長得先放棄尋找康尼島?Netflix

沒想到一下子停下來再連接,就已經一大個段層。在眾多看完了還未有時間寫下感想的劇集裡面先挑了這一部。把《俄羅斯娃娃》第2季看完以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想把 Netflix 的續訂取消,剛好我換了一個地方去住,那讓我搞不清楚是瑞典的 Netflix 沒有什麼好看,還是 Netflix 單純的已大不如前。

行屍走肉 11|不能原地回血,斷然選擇離場大概是最好的決定

第 11 季的《The Walking Dead》終於 2022 半季回歸;這幾季來,我好幾次差點都想要棄劇,卻一次又一次嘴裡說著勉強卻還是繼續一集一集的看下去。以往的半季回歸是我最期待的 moment,結果這次都是在瑞典電視台看到播映才勾起我收看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