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波蘭我都喜歡!我最愛的京都美術館排版排出波蘭電影海報魅力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女生注視清單, 藝術

京都裡面叫我最驚艷和印象難忘的美術館,毫無疑問,是那個在鴨川河不遠處,靜靜佇立在一邊不張狂的京都國立現代美術館。2018 年年末因為很想要看藤田鶴治而去過一趟「藤田鶴治死後 50 年展覽」,那個叫我嘆為觀止的規劃是我最滿心歡喜的意外收獲(沒想到當時的我回家後竟然沒有為它寫一篇)。這次京都國立現代美術館再跳出來我的面前,抓到我注意的是它們正在辦的波蘭電影海報展。

波蘭海報

說到波蘭海報,那可以說是我最自豪地用自己雙手把海報帶回家的一次。海報上文字部分佔量較多,卻一面倒是讀不明白的波蘭文;異鄉邂逅特別易動情,一時之間勾起了我心頭的一度暖流,付錢買走。千辛萬苦由美術館帶回酒店,在酒店拿去機場,由機場帶它起飛回家;短程小飛機我沒有把它寄艙,插在包包帶著走,過程相當麻煩(但那開心是往後留存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波蘭就進入共產主義道路。電影海報和平面設計可以說是讚美政治制度的官方藝術中最受歡迎的表達自由方式。單看在地波蘭電影海報雖然認不出來,但歐洲電影和日本電影海報則和我們認知的電影連繫起來總是有種莫名其妙的有趣距離感,大概意識到是那一套卻又意外地陌生。面前這些海報有時優雅,有時緊張,儘管是東歐地區的舊作,但那片受盡歷史蹂躪的土地卻充滿了生存的柔韌性。我找來了日本舊電影海報,作出對比:

除了歐洲電影,日本電影也在波蘭廣泛發行,看來當中特別盛行的是黑澤明執導和相關的電影、怪獸主題電影以及具有社會主義主題的電影。以下由川端康成編劇的《美麗與悲傷》,在波蘭版海報可以看到波蘭人對這種淒美又憂怨的故事的投射。

電影並不需要商業化

當時的電影海報和現在的比較起來,根本就是站立在受到尊重的藝術品位置,完全不靠市場面向而活。跟其他地方不同,波蘭電影海報遵循自己獨特的發展,正正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體制,所以根本不用考慮能否暢銷的這一商業問題。不需要有明星為賣點(也不能吧),也不用創作一張讓電影大賣的海報;沒有負擔之下當然更能異想天開。所以這些海報往往出現蘊含豐富的暗示,每一張都充滿想像。波蘭海報的自由神奇的誕生了,而且這團火還非常旺盛。

鳥瞰波蘭電影歷史

50 年代後期,波蘭新一代導演(如 Anjay Weida)積極製作許多電影,這次展覽收納了 1983 年的《Danton》海報,這些海報不僅代表了原始電影的海報設計,更可以借此鳥瞰戰後的波蘭電影歷史。

日本和波蘭自 1919 年起建交,去年剛好是 100 周年紀念。京都國立現代美術館因為肺炎疫情而臨時關閉,明天(5月26日)重開。京都國立現代美術館每次展覽都會特別為所有展出展品做一張非常詳細的雙語紀錄,實在非常細心;拿著來逛館,拿走做紀念,甚至有時候想翻查回味都非常方便。

這次一共展出 96 張波蘭國際電影海報,分開早期 5月26日至 6月14,和晚期 6月12 至 7月12 兩個部分,在4樓會場展出。展覽詳情

source: www.momak.go.jp

By Sophia CH. 蘇菲蔓

修讀藝術史、文學研究。喜歡 A 小調卻是個 C 大調女生。 沒事無聊看江戶川亂步,喜歡 Marguerite Duras 和 Charles Baudelaire;太陽下山了,就自顧自地躲在春風沉醉的晚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