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我在讀什麼|愈先進愈醜陋的年代愈老土愈美好

溜回亞洲的機票已經準備妥當,事發當日讀了半本胡蘭成──胡蘭成為人口碑並不理想,但為文的風評卻毋庸置疑──順道在 Instagram 收集大家推薦的書單,收集靈感,準備一張充填中文書架的清單。確認即將有逛中文書店的機會,更是放心把一直未捨得讀完的讀本讀好。順道落成這篇:告訴你,我在讀什麼。

在讀了更多的德國歷史──以及逛過華沙起義博物館──的以後,對世界所擁有新的觀察讓我對書本上的各種情節有更深刻的理解。最近重翻《1984》感覺更是煥然一新,我差點以為自己從來沒讀過;下一本我要讀的是一直沒讀過的《麥田捕手》。在公開三本我正在讀的好讀本以前,先跟大家分享我所收集到而且感到有趣的書單:任明信《別人》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吉本芭娜娜《不再獨自悲傷的夜晚》、黃雅歆《東京暫停》村上春樹《終於悲哀的外國語》連俞涵《一邊夢遊,一邊鎌倉》彭姝樺《色彩暗號:關於那些人的顏色學,心理事》劉以鬯《對倒》

我慢慢開始覺得時代愈先進愈醜陋,世界愈老土愈美好。忘記你手指頭撥下的更新,拿起書本;再不,要觀察就要觀•察•真•正•的•人。

1.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跟著我的手提行李箱著陸漢堡的其中一本看不膩的小說。登機前和 BFF 在尖沙咀誠品買下上冊,這麼笨拙厚重的讀本並不是隨手放入行李箱的好選擇,但這個譯本看起來至少舒服。托爾斯泰個半世紀前的作品,橫跨 900 頁,份量強大,角色豐富至極;場片描述的細膩讓我在腦海裡似乎都把每個場景都構思得非常清楚。人物之間的拉鋸和感情交流和對白對我來說都非常有溫度,甚至換個情景放到廿一世紀也不過時。我以逐個字逐個字咬著的閱讀為宗旨,甚至一邊讀一邊畫下人物關鍵圖表和抄錄讀書筆記;所以一直讀得非常慢,慢得甚至害怕無辦法來得及買到同一版本下冊。其二害怕這場耐力持久戰稍一完結,把書翻畢,拿著的就只剩悲劇結局。

人心的忐忑,無論過上百多年還是沒變。

小記:某日把小說帶回學校,同學們紛紛驚嘆由上面下排版──大概就只有香港和台灣會這樣吧──的文字。雖然帶來了 culture shock,但《安娜·卡列尼娜》在德國評價很高,也是會收錄在書本裡面的閱讀例子。

2.
老派約會之必要

剛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正值是德文考試的前夕。當時在 Instagram 認識到的台灣朋友給我寄來由她選定的讀本,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本《老派約會之必要》。

當中各種女性的可愛和諷喻讓我特意搜尋誰是作者李維菁。並因為這樣,才讓我知道眼前這本讀起來並無過時──雖然有提及已經久遠的 MSN 通訊軟件讓我心生疑惑過──的散文集早在七年前初版;漂亮極了的年輕女作者卻在去年因病離世。翻看李維菁的作品資料,讓我更想要讀她的首作短篇《我是許涼涼》。觸覺敏銳或對事件的描述都有過人之處,讓我對女性擁有另一番想像。

《老派約會之必要》適合這種愈先進其實愈醜陋的年代,因為我們開始明白:愈老土愈美好。

3.
Ernest Hemingway: A New Life

在普遍漢堡書店所能找到的英文讀物不多,要買英文書的話大概會飆去 bookdepository 直接了當。手頭上這本對海明威的書寫由 James M. Hutchisson 教授寫成,在 Goodread 接近 4 分。後來我才知道 2005 年出版過一本 Poe──要知道我對愛倫·坡也很有興趣──,我似乎找到了對口味的作者。除了《老人與海》,或者可以另一個角度來認識海明威。

By Sophia CH.

修讀藝術史、文學研究。喜歡 A 小調卻是個 C 大調女生。 沒事無聊看江戶川亂步,喜歡 Marguerite Duras 和 Charles Baudelaire;太陽下山了,就自顧自地躲在春風沉醉的晚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