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做好準備!Travel Essentials Part 1

其實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很有準備的人,每每出發出門,我都是在最後一晚最後一秒才執搭好行李箱,也在最後一秒才將護照帶上身(所以試過出境忘了帶身份證)。從前一直都很喜歡帶大大的行李箱,現在人大了反而倒是想要一身輕盈自在的感覺。如果要拉的話,也只拉一個小的(按此回看旅行準備:堪稱目前為止最喜歡行李箱 DOT-DROPS)。拉一個小箱,可以選擇寄艙或不;然後拿一個不太不少 25L 容量的包包的最好不過。

[生活] Instagram September 2013 九月份相片紀錄 @ohmysophia

短頭髮生活剛開始,在我最喜歡的 Missing Bean 喝咖啡! LUSH 的 massage bar。 Weekend 喝湯吃麵包的日子。 YELLOWBEAN 給我買的牛油刀。 Lake Como 的景色超美艷。 再來是我最喜歡的 Missing Bean。 Leisure 時間。 讀也斯,在意大利。 讓我長得高高的新鞋。 Como 旅行第二天。 Lush Bath Bomb。 在 Starbucks 聽是喝最甜的。 上飛機前的早餐。 Como 大教堂。 MAGNUM 自制雪條(稍後再寫)。 第一次親眼看到米蘭大教堂!

[意大利]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6:全天候 Wi-Fi / こんにちは / 神出鬼沒的巴士

沒說錯,Lake Como 真是個超級棒的地方。沿海的長廊逛得超舒服,大自然的氣息啊,水的味道都讓你感到已經頓入仙景。值得一提的是鳥語花香之下的 Como 小鎮差不多到處都設有 free wi-fi 的熱點,而且官方 wi-fi 服務沒有很輸蝕,速度快接收能力又好!

這十年來,無法再見的四個人。

已經十年了。也許,我從來從來都沒有去接受或承認有些人從我們生命之中離去。 有這回事嗎,他們到底從那種型式的通道步往另一個世界-如果真的有另一個世界的話-。這些年來,多多少少的人沒有再出現在我的生活。從不像既定的白畫和黑夜,沒有必然的交接出現,誰跟誰再沒有再沒有跟我的生命線有任何交錯,我們卻沒有好好的說句道別。這種再見與一路好走都不易說出口,我只能靜靜的祝你好。我已經二十多歲,我還沒有弄清楚什麼是死亡又或失去。成年人都懂得接受,大家都明白事理,滿滿的祝福,盡量放開懷抱,抑壓著不快樂的因子,嘗試去明白世間的運作。而我卻像個厭食症的患者,什麼都營養都沒放進自己體內,拒絕真相。 這種永遠不會再見的別離到底是什麼,我卻想想妄想他們通通會再次出現於我的面前。這種消失到底是什麼,是沒有前進與無法逗留?這種失去又是什麼。 我知道你們沒有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們一直在心中。 致:這十年來,無法再見的四個人。你們的關懷與溺愛,我都清楚。

悼.也斯 - 要怎去接受這是道別的一種

要怎樣選擇不道別。我就連一句一路好走都說不出來。誰都說你到了沒有痛苦的另一個新世界,或者真是這樣的,你現在很好很好很好,不過我還未能接受這是道別的一種。或者我還嫩,我不能接受失去(這個時候你或者會笑著說要接受要放低,拿著不放到頭來什麼都得不到),可是怎去叫我們接受有種別離是永遠不會、不會再見。 我發覺你比誰都喜歡這個世界。這樣美好不美好呢,你常說,你說只要自己覺得美好就好了。 每次見你你總是一臉笑容,強而有力的笑容;多感染我們,多感染世界。我常常感激可以遇上一個讓我打開心裡大門的良師。畢業後我去了荷蘭,那個時候的文學課跟香港的很不一樣。你叫兆昌給我送來兩本你的詩,我在荷蘭的太陽下讀你的詩。你說要我可以將另外一本送給同樣喜歡詩的荷蘭大學同學。嗯,我在心裡說捨不得。 回來香港探你,你請我喝茶。很多時候我們都談畫,你說文學是什麼,你說文學的表達是所有。我們聊到 Edvard Munch,說到那三個女人的畫。我們笑,我們笑人們像你像我像所有人總是會經過喜歡 Edvard Munch 的啟蒙時期。你叫我讀《Rembrandt’s Hat》,我還沒讀。這些年來,我在荷蘭讀過很多關於 Rembrandt 的畫作和事跡。那時候,我在 Rembrandt 出生的 Leiden 讀大學,走過了很多次那邊的長街;我告訴你那邊的指導老師總是喜歡我讀魯迅。 那次我跟你說回來香港一年覺得風塵味很重,商業味太濃;你問我還有沒有寫作,你說我一定還要寫作。我到牛津去,你說到了那邊一樣要寫作,就寫那邊吧,你說,寫英國,你說。最後一次見你(不要被物質和商業掩蓋 - 也斯@利物浦雙年展教育講座)是來英國前的一星期,坐在演講廳的你消瘦了很多;我在人群之中,我多怕你不再認得我。你說我多了點少了點還是同一個模樣,我才放心。 我還沒讀《Rembrandt’s Hat》,我還沒回電郵,我說我三月回港放自己一個小假;你說我們要去喝茶。怎麼原來一直所說的身體健康根本毫無半分作用,到底我們要怎去接受這是告別的一種。 我們除了難過,還剩下什麼。 那我還沒回覆的電郵呢,到底誰可以告訴我,還可寄往那裡去。

不要被物質和商業掩蓋 - 也斯@利物浦雙年展教育講座

十月二十日那天,雖然有約在身;但心仍是亂亂的很想去聽也斯老師有份演說的「利物浦雙年展教育講座之一:文字與跨界創作」講座(講者還有廖偉棠)。 吃飯後拉住了朋友趕去到香港藝術館演講廳-雖然遲了但沒有錯過-。坐在演講廳,感覺就像是回到學校模式;是工作以來又或是辭去工作綱位以來,最讓我能夠獲得心靈潔淨的過程。 每次也斯老師的說話都給人啟發,我記得那天他說(大約是這樣的)他有一個朋友,在國內的茶室跟一大群藝術家聯誼,其間出現了一個格格不入的年青侍應。他的朋友打算將這種情節寫成小說,卻又遇上困局,寫不下去;因為那個情節似乎「沒有什麼」也沒有結論。也斯老師給了一個很有 inspiration 的回應,他覺得有時候文學就是不需要結論;徹底將想要交待的情況寫下來就好了,記下了當時的人物、關係、矛盾就已經很能反映當時的世界/世界觀。 文學就是最能立體我們自身,豐富我們生活的東西。不要放棄寫作,也不要被物質和商業掩蓋。 後記:已經一段日子沒見過也斯老師,這次踫到他的時候覺得他雖然有消瘦,不過卻很精神。完場時老師看到觀眾席的我也有把我認出來,當我走上前說我是誰的時候他說我好像「似乎不知道多了點什麼、少了點什麼」讓他感覺有點不一樣。感激老師鼓勵我去了彼岸也別忘記寫作,還是大學裡的老師(無論是香港的還是荷蘭的)最能讓我充滿力量。又或者,我們修的正是讓自身內在最有力量的文學科。謝謝每一個讓我有過啟迪的良師益友。

在不安定的日子:也斯-香港書展 2012 年度作家

只是看到標題我就高興起來了,我最喜歡的也斯老師應香港貿易發展局之邀,擔任香港書展2012年度作家,並將出席香港書展2012「名作家系列」講座。關於也斯老師,我第一次讀的是《愛美麗在屯門》;那個時候我還是清澀的不知道也斯是誰。 現在隔著螢光幕聽著也斯老師唸詩,總是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這個把我腦袋某地方打開,把東西放進去的人,將很多很多我們無法在二十多歲能明白的事都通通簡單地以不同方式投進我們的心,將他的人生經驗注滿我們的血液。到底如何用心咏物呢,老師教我們用細緻的心去欣賞世界。從邊緣之中、從被淘汰的人之中、從非主流中「重新細細咀嚼這個世界」。 一直也很喜歡也斯老師不抗拒新事物的態度;接受、認識、啟發和表達。在最普遍的食物中找出對話的可能,從歷史中找到互動的機會。 下次的讀詩會,我一定要到啊! 香港書展:2012年7月18至7月24。 http://hkbookfair.hkt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