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廣告牌殺人事件 (2017):死貓啃不下去就等於永遠卡於喉嚨一輩子?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廣告牌殺人事件/意外/三塊廣告牌)可以說是趕著 2017 尾班車而來的盛世佳作,比較在 Rotten Tomatoes 拿 99% 鮮度的《Lady Bird》(柏德小姐/淑女鳥)更得我心,雖然《廣告牌殺人事件》在爛蕃茄咬緊牙關吃下了 19 個爛取得較為遜一點的 93% 鮮度

對於這種所有人在這裡都沒刻意做錯,甚至所有人都對這件可憐事覺得抱歉,但受害人的傷害還得要有誰來負責和承擔的問題最近實在寫/讀得太多。面對這種悲劇故事的結果除了被害者的寬恕、包容和原諒以外,似乎也沒有其他能如揮揮 magic wand 一樣能排解所有難題的高級處理方法。死貓沒有人可以啃下去,就等於永遠都不上不下卡於喉嚨就一輩子?

電影似乎都在說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心裡的一份內疚以及如何用包容和原諒跨過自己的心理關口。似乎對於誰是兇手,劇情都刻意放在「很可能是軍人」與「你似乎想多了」之間;當然完場後我立馬好想神探上身回想各種蛛絲馬跡,可是在這種總得你要看前看,成就 better world 讓同類型事情不要再次發生才是最理所當然的定位下,追究責任相對之下已經不那麼重要。

我當然會在問,要是選擇了寬恕和包容算不算是磨平了棱角的一種。亦會問是不是當在履行道德責任上的包容要是改變了大環境做出了一個 better world 是不是等於真的可以治療自己的心。

然而在這裡的每個人都集合了不同的惡(真是可憐人自有可恨處)卻又讓人勾出憐憫的心,女主咄咄迫人但大家都能理解她喪女之痛,小矮子為了自己的感情的可能性包庇了犯罪的人,Dixon 根本就是自私的警察但他心底裡還有一份正義。如果我能像廣告男一樣可以為把自己推下樓的人倒一杯有飲筒的橙汁,或是像 Dixon 一樣可以繼續用心燒了警察局燒傷了自己的女主查案;人性的光輝是不是燒得更光?怨怨相報何時了,一程漫長的公路旅行,Dixon 在警自殺警長下學會的大量或者可以讓殺死女主學懂 let go 的溫柔。

Forced you? I asked you on a date. Wow. Well, y’know, I know I ain’t much of a catch, okay? I know I’m a dwarf who sells used cars and has a drinking problem, I know that. But who the hell are you, man? You’re that billboard lady who never ever smiles, who never has a good word to say about anybody, and who, in the evening times, sets fucking fire to police stations. And I’m the one who’s not the catch… I didn’t have to come and hold your ladder.

然而最重要的是 I didn’t have to come and hold your ladder,沒有人有意義必須要幫忙和愛護你的。


1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