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coffee
-
[香港/餐廳] #20131216 Mr. D Cafe Gray Deluxe 下午茶聊天
Mr. D 已經四星期沒放假。本來我們約好了吃晚飯,都因為我一連多個星期在香港不眠不休地活著和他金融世界裡天昏地暗地完全沒休息的關係而擱淺,換成吃下午茶的休閒活動就好了(參與婚宴後吃了早餐一樣的午餐後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想吃的,除了 scone)。很久沒到 The Upper House,感覺這裡還是一樣沒變;我最喜歡這裡的 49/F,Cafe Gray Deluxe 服務還是一樣的好。
-
-
[意大利 / 吃食]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22:站著喝!每天都要光顧咖啡小店
意大利最大的好處就是隨處都可以找到又便宜又好喝的咖啡!這跟我在香港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陳豪在談意大利咖啡的時候的想像一樣。每天早上這樣都會擠著很多來去匆匆的人,站著,喝完,離開。超級快的過程,卻充滿友好的感情。那些光顧的人,可能一喝就喝了好多年。而像我們這種旅行者,咖啡沖調師一年都不知遇上幾多千萬個。
-
[意大利 / 吃食]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17:巧克力愛好者的天堂 Botega Caffe Cacao
Garibaldi 一帶似乎成為我比較鍾情的地區,遊過了米蘭紀念墓園 Cimitero Monumentale 以後不妨直接向市中心方向直走(即朝向 duomo 方向),沿路再經購物區,滿街都是餐館和特色小店。小街裡滿是特色塗鴉,環境比較清幽;沒有市中心那熱鬧人群,是個休息的好地方。
-
[意大利 / 吃食]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15:在不起眼小區裡的隱世咖啡店 Pave 喝下糖的 espresso
毫無疑問旅行扎記基本上都成為了我的吃食記事小本子,每分每刻都為待會吃什麼而努力尋找,找到好餐廳的興奮跟我在大都市尋寶成功一樣(也像在 vintage store 找到心愛的東西一樣)。
-
[意大利 / 吃食]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9:街邊吃食特集 Aida / Caffè Maya / Beretta iL Fornaio / Gelatoeria Lariana / KITKAT Cone (Como, Italy)
這裡(Como, Italy)可以吃的的確太多,不消幾天已經覺得自己的肚子超撐。小走幾步就有一間餐前酒館,一間又一間的咖啡店、雪糕店;gelato、麵包、pizza 想要什麼都有。沒料到天氣竟然比起想像更好,無論邊走邊吃還是拿到大草地或街邊的石椅也一樣讓吃得很高興。
-
[意大利] 2013/09 初秋米蘭漫遊 4:Como 大教堂 Duomo di Como
第二天,打算逛逛 Como 的露天市場(逄星期六的早上直到正午一時在 Ciale Carlo Cattaneo 都有露天市集)。沒想到,露天市場的模樣跟我想像中有很大落差,逛一圈嚇跑了,就去吃午餐。天氣太好,選了在大教堂對面的餐廳吃意粉。眾所週知名勝或路標對出的店往往都是中伏的主要地點,但若然想要在太陽下面對前面的精細看看書喝杯咖啡就別無它選。
-
|英國|飲食|倫敦 Brick Lane 裡的慈善咖啡店 Kahaila Cafe
每次在 Brick Lane 路過這裡,都被那透明大玻璃裡面的蛋糕所吸引。可是每次不是太飽就是因為太趕;都沒機會。這次跟 TS 在太陽之下走遍了幾個地方,又悶熱又流汗;成就了最好的光顧時機(本來我心裡曾打算走到 Old Street 站附近吃 OZONE,當然就是等不了)。
-
#英國牛津 #20130425 眾街頭賣藝者
牛津街頭總是不乏夾道表演的人,周末的兩條大街滿佈是賣唱賣藝的個人表演或集體賣藝,圍觀的人很多。除了有必然出現的民族樂器團(雖說我不太清楚那是什麼民族,不過這著踫到的跟 Enschede 常見的是同一種類;奏的也是同一支歌),結他合唱小組和拋火球的雜耍人(還有踏綱絲拉小提琴的人)。
-
關於咖啡的小事:Starbucks VIA® Ready Brew
然而,現在的即沖咖啡有了新的種類(或是我發現得太慢?)。比較起普遍即沖的咖啡,星巴克早前推出了一種新式的粉末:Starbucks VIA® Ready Brew。粉末的質地和感覺就像泥巴,卻比市面上一直推出的即沖咖啡來得好喝太多(當然比不上真正的咖啡)。
-
#英國牛津 Afternoon Tea at Bill’s Restaurants
雖說常聽說英國是個最不懂吃的國家,所以才成就出改變英國人吃食習慣和口味的 Jamie Oliver。Jamie Oliver 崛起和大紅,某程度上是他從學校根治學生的吃食習慣換得來的成果,讓人吃得健康和滋味是他成功的原因。我看過一個節目說,他很有心地跟傳統的意大利媽媽學煮意大利菜,無非就是將更多特色的地道美食流入英國;從吃食方面也一樣可以開採多元文化的交流。 雖說荷蘭菜也不過是什麼也拿去炸,但是荷蘭人連吃一個自己做的三文治也將蕃茄切得非常有心。那種仔細雖不比法國,但也已經讓忙碌的香港人刮目相看好了。 如果要說英國,肥美又可口的胖食品實在是太多了;當然比不起只是薯條醬就贏得開巷的荷蘭,卻依然有很多叫你吃得膨脹不撼的 fish and chips 和漢堡。結果,我就是每天一樣地一邊嚷著要減肥,一邊吃過沒停;或者 Jamie Oliver 來拯救我就好了。 或者已經不是第一次搬到異地居住,又或是英國跟香港相近的地方比起歐洲多出很多;生活方面一早就已經習慣而安定下來。面對英語國家還似乎少了一點探險的機會;首次面對荷蘭文的迷惘和首次學習荷語時的捲舌帶來的徬徨和笑料百出,總會無辦法於英國體驗。 順帶一提,Bill’s Restaurants 的甜點非常有水準;飯吃不太肚滿的下午,可以去吃點甜的;賺點磅數!
-
Boom! 1/2 Anniversary 牛津藝術食店 The Jam Factory Restaurant & Bar
不知不覺原來已經結婚半年了,沒想過光陰似箭這個詞語總是周而復始地出現在的身邊。我們兩個都是沒頭沒腦的人,紀念日記不記得紀念也很難說清。就像我今天才忽然想到結婚半年;原來,沒心肝的也不一定是男人,女人也可以大頭蝦。他問我半年那麼快了麼,然後拋出一句,還有大半生光陰,半個年頭濕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