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分點》廿一年前廿一畢業生神秘失蹤?這一部會像德神劇 DARK?
by翻開丹麥片《分點¹》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看過有人說這一部有點像德片《闇》,因此拉高了我的期望線。其次就是剛搬到北歐的我心裡默默的想要接近一下北歐語言的節省起伏和聲調,雖然我的第一部丹麥片《慘雨》在第3季後還是沒有看下去。
翻開丹麥片《分點¹》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看過有人說這一部有點像德片《闇》,因此拉高了我的期望線。其次就是剛搬到北歐的我心裡默默的想要接近一下北歐語言的節省起伏和聲調,雖然我的第一部丹麥片《慘雨》在第3季後還是沒有看下去。
《今際之國的有栖》可是說是橫跨我搬家前後上機前下機後都在追看的 Netflix 十二月巨獻。點開後看到劇本把舞台變成空無一人的東京(超驚艷),主角們被迫進入看似相同但只剩下遊戲參加者的世界,為延續生命簽證而參與死亡遊戲。動腦根的闖關故事,為了回家想要揭開謎底抽出幕後真兇也是讓人一直追到底的引力線。
一季6集的迷你劇《The Undoing》前五集集集驚人,誰都像兇手的故事每集都像 focus 拉到另一個地方。除了每集偶爾讓我覺得有點慢調子——但只要好看我還是覺得可以接受——我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每個陷阱絆倒了腿,每一秒都被劇情牽住了心情。
用電話連接過去和未來這一招在韓國長拍長有,印象最深刻——也是我首次被迷倒——的是《Signal》(信號);一支穿越的電話,連接兩個時空。幾年後一部《超時空通話》(聲命線索)連接同一屋簷下廿幾年前後的兩個家庭,兩位同為廿八歲、在沒有父親相伴之下與母親共處出現問題的女孩一秒接通,既同病相憐又愛恨交纏。
開場的前半段節奏不錯,一位平凡的秘書隨從,跟隨由 Ann Dowd¹ 飾演的 Mrs. Van Hopper 外地旅行;認識了剛喪偶的 Manderley 莊園男主人,異鄉邂逅的激情在迫切的別離中結合成夫妻。女主平淡的生活突然一躍三級成為了豪華莊園的女主人,可惜大宅的前女主人 Rebecca 的氣息久久未能消散,女主似乎在男主未 ready 的情況下成為了不合時宜的新情人。成為新一任 Mrs. de Winter 的確是飛上枝頭的最大考驗,小女子既賣力又踫釘,愈賣力愈反彈。
有點後悔在看《第43個秘密》的時候仍然沒讀過 Harlan Coben 的任何一本小說,我猜想自己會比較喜歡文字版本的他。他的上一套《陌生人》半年前在 Netflix 上架,故事的氛圍我很喜歡,只是對結局的平淡有點輕微的失望;所以當我知道《第43個秘密》再襲來 Netflix 的時候,我就按進去候選清單去等。這次我並沒有期望過高,觀看過程反而覺得一切恰到好處。
《南極兇案》的結局來了,面對煞科戲有點緊張,因為我終於可以知道誰千里遙遙的山長水遠來到南極殺人了。結局的反轉有種似曾相識,說到底,《南極兇案》的團隊就是西班牙電影《我的家》寫手 David Pastor、Àlex Pastor;那種為求目的不惜一切殺人的故事還是很到肉的。
《南極兇案》第4集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最尾的手提行李箱)。我們本身主要是在注視誰是兇手這個問題,然後劇情慢慢的把我們拉到為什麼殺人的層面上面去了。
來到第3集,我覺得可以開始放棄猜猜誰是真兇這個路徑。這個舖陳在密室殺入事件的個案,每集都有一個觀眾猜測以外的突破點,每一集都有新的資訊給你組織和誤導。這一部《南極兇案》看起來有種愈看愈想追的感覺,希望下半部並不會讓我覺得後悔。
出現《麥田捕手》的時候,就知道誰是殺手了?試刺殺列根和殺死 John Lennon 的兇徒都有一本《麥田捕手》,後者甚至乎是隨身攜帶的地步。上集就在某誰的檯頭出現一本《The Catcher in the Rye》(麥田捕手),真的是在猜猜雌是真兇的路上給出一條重大指示嗎?
去年在俄羅斯科學家在南極研究所長時間被同行人員嚴重劇透,一怒之下拔刀殺人,成為南極首起謀殺未逐的案件。那個時候我們在學校都說起這個「劇透謀殺事件」,沒想到,一年後《The Head》把舞台設在南極基地,駐守世界最邊的 10 人與外間斷絕聯絡;裡面最先發生的就是一件關係對洗澡時間的打鬥。在極端的地方,很小事就會惹來很大迴響和反應。
上集從故事的結尾倒敘出發,揭開了登場人物的基本關係。第2集,明顯把男、女主角兩人同月同日出現的相連命運串聯起來。這一集,講述兩人從相遇被命運使令分開的經過。然而外貌楚楚可憐的女主也不是毫無防範的小女人,隻身越洋淘金也有帶腦袋的。後尾會有反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