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從香港過來的教授 C 吃飯。在英國吃什麼好,大家都沒所謂。他說英國人做的 fish and chips 最難吃,蒸的烚的不知怎樣做的。就吃印度菜吧,似乎最好。初中的時候我還是個不吃咖啡的傻小子,直到某天(我還記得的)中午跟朋友們去吃了一次,從此就接受了這種味道;一次過後又一次,慢慢我愛上了這種滋味。就像我吃了第一次的印度菜,第一次的 naan bread 和第一次的 magno lassi 一樣;愈吃愈喜歡。
高潮是我們說到「和味龍」(好奇心來了我就在 google search 了一下,看到照片後我以萬分一秒的速度關掉),說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他說「和味龍」是以炒的形式在街頭擺賣,大概像街頭的炒栗子。我問那有沒有醬料配搭有沒有竹籤之類,他依稀記得好像隨手拿來就吃。我問那有沒有要掉的骨頭或是不吃的部分,他說大概只吃肉身的部分不吃頭;我想,那大概就像吃蝦。然後我問那是什麼器皿盛載,他說好像是紙袋;我想,那大概像雞蛋仔。
說到英國的做事懶洋洋,提及德國人太守規則,提到住在 Amsterdam 又有誰的家不曾被爆竊。提及很多熟悉的人和事,甚至說起了 Puzzle & Dragons 和神魔之塔(神抄之塔)。大概香港的生活沒有離我好遠。
最後我們大膽試吃 khulfi,侍應小哥介紹那是印度雪糕。吃下去感覺滋味,比普通雪糕的姿態來得實淨一點。這個高興的晚上,以我最後把結賬後送上的咖啡糖跌在地上作結。
關於這所牛津小印度店的資料:
The Standard</strong>
地址:117 Walton Street, Oxford OX2 6AJ, Engla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