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Oxford (牛津)

  • 英國牛津裡最好吃的餐廳之一:Cote - 祝你生日快樂

    英國牛津裡最好吃的餐廳之一:Cote - 祝你生日快樂

    剛剛跟親愛的去吃了一趟生日飯。我們都是崇尚簡簡單單的個體;慘得就連禮物也省掉(通常都是我省掉了送他的禮物),反正他的確完-全-沒-有-所-缺。他是個多滿足的人呢到底,這倒是我羨慕同時又需要學習的事。

  • #20130607 - 這種天氣叫夏天都太擦邊

    #20130607 - 這種天氣叫夏天都太擦邊

    我仍然是個很懶惰的人。這幾天陽光燦爛,心裡終於接受了二十多度就是這邊的炎夏,我就決定穿著牛仔外套也要在草地上曬曬太陽。小花園的草不夠翠綠,間歇長著一朵朵小野菊。找來一塊大大的藍布,拿著電腦,就躺上去。太陽太光太猛,根本看不清電腦的畫面,幸好還接收到屋內的 wi-fi;開著 youtube,大刺刺的播著麻東話流行曲;把原來拿出來看的書當成枕頭;面對藍天就發白日夢。 才又過一天,天氣仍然一樣「熾熱」;跑到外邊喝杯咖啡寫點東西讀讀書;然後又跑到大草地。有時候真的很喜歡這片想要起步就可以起步亂跑的地方;沒有阻礙也沒有規範;想跑就跑想睡就睡想要躺躺沒事無聊就一個下午。 撐了這麼久那個寒假的冬日過去,那片四時不到就會黑過來的夜空終於消失了;換來的是十時還像黃昏一樣的天色。每年裡頭我最喜歡就是這樣不夜天的良晨美景;是不是暑天出生的孩童們都是火型人。我跟媽說,這邊怎都不像荷蘭,都沒有四十度,二十多度虛虛弱弱的,這種天氣叫夏天都太擦邊。我懷念香港熱得發狂要擦汗的夏天,她說你都不知道香港多黏稠多悶熱多討厭。或者,我都太喜歡記住美好(誰會喜歡記住崩壞);都記不起颱風吹來,小小的騎樓沒有窗,家裡差點被吹到亂七八糟的壞事情。

  •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喜歡這裡的 cobbled square(鵝卵石廣場),每走一步就砂砂作響,大步大步向前走便得到很有力量的伴奏。據說 Radcliffe Camera 的建築靈感來自雅典的 Tower of the Winds(風之塔),圓大的建築物讓人感覺很舒服而親近。這裡有寵大的藏書量,1749 年建成,自 1861 年起成為 Bodleian Library 分館。內裡的書不設外借,只供內讀;也不開放參觀。這裡也是《Endymion Spring》(隱字書)的發生點,那本具有神祕力量的奇幻小書。 常常拿歐洲跟英國作出對比,這裡是個方便的地方,也跟香港很接近;就只是沒有歐洲的隨意。英國人似乎很有規範,也愛規矩;對於一早跑過了荷蘭小城,過慣了放任又自在的鄉下生活的人來說;書院城真是個極度規規矩矩的地方。但這裡擁有的古蹟與百年土地卻是個叫我極為愛戴原因;單單伸手摸摸一磚一石都已經讓人興奮。 不知不覺天氣已經換成輕快的溫度,雖說一早一晚還是涼風陣陣的;但也終於可以穿回大半年沒穿過的短袖上衣。昨天在烈日之下還跑到小花園滾滾草地曬曬太陽,天空廣大,草地熱呼呼份外溫暖;什麼都變得不緊要。常常鬧情緒的我決定要改善自己的脾性,或者當一個不易激起怒火的人;不隨意發怒但在信念上一直堅持是我最新的做人目標。 還有的是,昨天是我最愛的爸爸的生日;生日快樂,遙遠的女兒上。

  • 牛津小小節日慶典:Bonn Week

    牛津小小節日慶典:Bonn Week

    周遭都是海報說明週末是 Bonn Week;一連三日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慶祝,包括我最喜歡看的民族表演。是小城的格調吧,這種慶祝都不是太型的,躲在與世無爭的一個角落,賣力地自成一角。對比起在大街上的擺賣、雜技或是賣唱的人群;小城自己的事就是它們自己的事,大街上的都是給遊人和旅客的。 但若然要問,從前住的 Enschede 有趣還是現在住的 Oxford 好玩;我會說荷蘭人真的在玩的一面比較擅長。面對他們勞師動眾地慶祝的確就是非同小可的一種,只是小小的節日就有非一般的排場;這都是 Enschede 的特色;這都是跟牛津不一樣的地方。大概這都是學院為主的小城的特色吧,遊戲和讀書並重的地方總不會像開放如此的荷蘭一樣叫人玩得忘我。 不過他們都賣力地將舊有習俗和民族力量呈現人前,搬來了稻草在街頭當長椅;不同年紀的男孩(以及伯伯們)都跳起民族舞蹈。值得一說的是他們的帽子製作超認真,而且每一頂都有不一樣的花朵。超-級-美,我好想擁有啊。 還想說的是,那件 Levi’s 的單寧外套我買了之後實在十分喜歡,牛仔布這回事我深信要多穿才會服從自己的體形,所以我開始了操練它的生活。差不多每天都在穿。在這種十五、六度卻陽光滿滿的天氣就最適合不過。另外,Moo-Moo’s(相關舊文)是我的新寵。基本上每個下午 Moo-Moo’s 都會大排長龍,大家就是要喝它們家的奶昔。我知道愈喝就會長得愈胖,只是美食當前我還是沒有忍口的能耐。

  • 牛津交通指南:牛津出入機場、倫敦時間與巴士選擇

    牛津交通指南:牛津出入機場、倫敦時間與巴士選擇

    其實我是個地圖盲,也沒有對交通公具極為認識;由我來介紹牛津往設機場和倫敦的方法可能會讓人擔心。不過有人問起這裡到倫敦或是機場的細節,就嘗試整合出來;希望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 #20130529 - 那個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世界

    #20130529 - 那個所有人都認為是對的世界

    讀江戶川亂步的小說已經到達了一個不能自拔的境界。雖然,有時還想要讀一下艾倫坡的來對應一下,又或者是來反一個高潮。但江戶川亂步就是佔了我的腦海。現在正在讀《地獄的滑稽大師》,又來一個讓人不停讀下去的長篇。天陰陰的時候,讀這種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最好。

  • 甜美的夏日奶昔:Moo-Moo’s Milkshake @Oxford, UK

    甜美的夏日奶昔:Moo-Moo’s Milkshake @Oxford, UK

    每每說了要減肥,轉個臉回來就吃著雪糕和奶昔。就是減不了的吧,我這樣告訴自己。有些事我是一生一世都不能做到的。我忽然覺得這種放棄是種美學,堅持地放棄也許可以很美好。面對說了要減但是沒有行動的人來說,這種半自我安裝總是能讓自己吃得安心。

  • 終於聽到我喜歡的 “Shiver” Live - Lucy Rose Concert

    終於聽到我喜歡的 “Shiver” Live - Lucy Rose Concert

    Peter & Kerry – warm up band for Lucy Rose / Lucy Rose on stage 剛從音樂會回來,今天的 Lucy Rose 讚極了;離場以後我一直沒停哼著她的歌,尤其翻著這句--Tell me if you love someone. 關於音樂會以外的細語 才看了三場的音樂會,就覺得英國這邊真的棒極了。一來,香港的音樂會都不賣酒,對我這種 alcoholic 來說,聽著歌都喝酒就爽極了;因為這些都是種讓你一整個人都可以 fall in love 的音樂會。在香港,九展是場地的話對我來說就是山長水遠;吃飯也來去匆匆,更不要說好好的準備心情。如果在紅館,還可以跟朋友在尖東那邊吃點露天的泰國菜,喝點酒,再去買一些街頭小吃(大家都愛吃牛什)吃著走到紅館(忽然就好想念 Tiff、Katie、Dionee 跟阿 Sam 啊)。 第二,這邊比起歐洲地方來得有點自律(或者是牛津的關係,還是英國人比較內斂一點;這個有待考究),沒有荷蘭或丹麥一樣的瘋狂。雖說丹麥的大學生在街頭音樂節玩得也太盡興,但在英國你會感覺自己很安全;至少,不怕像在荷蘭一樣在高興或非常高興的時候大家都愛拋出手裡的那(膠)杯酒。 Patrick Wolf 的音樂會是在教堂進行的(前文按此),上次看 Daughter 就是在 Oxford Town Hall(前文按此),兩個都是豐富極了的古老建築。這次 Lucy Rose 的音樂會在 O2 舉行,基本上就是那種像九展一樣都是主打用作音樂事務的場地,音效比較起前兩次來得好,不過環境就是很普通的黑房;說得清楚一點(牛津這邊的 O2)更像一個搬空了檯櫈的酒吧。 (: / Lucy’s cutie t-shirt…

  • Instagram April 2013 四月份相片記錄

    Instagram April 2013 四月份相片記錄

    他在德國 Portdam 時,我一個自己煮 macaroni;脫離了 four cheese 的純芝士口味,換成芝士蕃茄醬 Dr Martens delivery! 新的皮革背包大大的好喜歡! 在 Urban Outfitters 的古著部。 陽光好的日子留在 college 裡面。 在 Missing Bean。 專營有機食物的餐廳賣有機早餐。 這個品牌的 chocolate smoothies好喝。 流動 mac。 在 Oxford Town Hall 聽 Daughter’s 音樂會。 音樂會前的準備。 星巴克外邊的小白。 Wearing TOPSHOP boutique。 在這邊買 overpriced 的益力多。 茶餐廳風味:焗芝士漢堡扒飯。 在 London。 去吃最喜歡吃的 lasagna。

  • #英國牛津 #20130425 眾街頭賣藝者

    #英國牛津 #20130425 眾街頭賣藝者

    牛津街頭總是不乏夾道表演的人,周末的兩條大街滿佈是賣唱賣藝的個人表演或集體賣藝,圍觀的人很多。除了有必然出現的民族樂器團(雖說我不太清楚那是什麼民族,不過這著踫到的跟 Enschede 常見的是同一種類;奏的也是同一支歌),結他合唱小組和拋火球的雜耍人(還有踏綱絲拉小提琴的人)。

  • #英國牛津 Daughter Concert, Oxford Town Hall

    #英國牛津 Daughter Concert, Oxford Town Hall

    音樂會有 standing tickets 和坐著的兩種選擇,價格一樣;選了前者,因為就是不想坐著呆。Daughter 的音樂會就在牛津的市政廳舉行,那個演奏的地方超級高雅脫俗,不得了。Door Open 就在七時,大家先進去買買紀念品和酒,聊天說地一番再進舞台。 八時開始,先來一隊其貌不揚合唱團。我說的其貌不揚並無貶義(長得不標緻卻又溫柔良善就是這種,詳情可參考電影《Delicacy》(2011),或者如果你有看《火影忍者》的話就是裡頭的丁次了),雖說他們長相是大叔類型,音樂卻異常感染人心。肉緊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傻笑,起勁賣力地唱,都讓人情緒高漲。我不記得他們的團隊名稱了,我只記得他們幾個咪上雙眼唱著 I don’t know who I am without you 時的陶醉表情。這隊情傷男子組讓我覺得他們很有愛,簡單的句子,組合合拍的同時,又有幾分搞笑感覺;說到這個 beautiful room 跟 you guys are so sweet 的時候,我可以說他一定是真心的。 或者是暖場的樂隊跟本就沒有試咪,Daughter 出場之前忽然之間 tune 幾下就在鼓邊收音的那支咪忽然就壞了。結果,暖場以後搞得大半小時才再次開騷;先前的熱情都彷彿浪費掉。 Daughter 昨晚的表現一流,聲音超好聽的;唱 live 功力無容置疑,水準簡直跟 CD 一樣。有點害羞的她就對台下的人們說:I fucking love you。結他手的表現也非常棒,熱血滿滿,汗流浹背,結他都讓他彈爛(如果在 youtube 裡常被罵的就是他,就怪可憐了)。台下有個 fan 常常狂野地亂叫,又向台上的 Daughter 發問古怪問題;又有兩個大男孩打開火機當螢光棒,台下的人都在熱情舞動;氣氛就更趨熱烈。眼見 Daughter 跟鼓手眉來眼去了好幾次;這場 live 的確好看極了。 關於 Daughter: http://www.ohdaughter.com/ http://www.myspace.com/ohdaughter https://www.facebook.com/ohdaughter

  • #英國牛津 Balliol College - 慢慢 tune 回重前的模樣就好了

    #英國牛津 Balliol College - 慢慢 tune 回重前的模樣就好了

    有時候是挺迷失的,好一段日子都不知道應該寫什麼才好。筆都停了這麼多久,有時我覺得自己都不願意再寫下去。與其為了寫而寫,倒不如不寫就好了。但人總是矛盾的,停了又想寫;結果我有時卻覺得自己再寫不出來。故事連自己都覺得再不好看了,還有什麼好寫的意義。 自從從學校跳出來工作以後,覺得世界似乎變得截然不同。那時候很難純粹的寫,打從自己的心非常純粹地寫才會得到那種很對的感覺。現在總算脫離了繁華的商業社會,心境要調到跟那個時候一樣總需要一點點時間。 最近也開始連載小說的事,一直寫一直寫的感覺還可以的。最重要就是希望調整自己的心理,慢慢 tune 回重前的模樣就好了。 今早起來精神滿滿的,看著鏡裡的自己,頭髮顏色淺了兩度,很喜歡。梳洗一下就到附近的麵包店買了一個 sausage roll,在太陽之下坐在路邊的木椅當午餐的吃。在咖啡店跟香港的朋友聊了個多小時的電話,說了最近最得最多的廣東話;由一開始拿著電話的陌生和生疏直到覺得越洋電話是種浪漫。聊到 facbeook 是種太曝露的工具,也聊到一些很無關痛恙的人和事。談及迷信,說到讀書,說起英國人的慢條斯理,說到香港大學裡的制度,說起日常生活的細節,也聊到世界真細小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