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20122014Oxford
-
音樂響徹整條大道才是皇道 週日恰巧鑽進牛津Carnival
上星期在路邊的小牌看到了 7月 5日是 Alice Day,7月 6日就是 Carnival。不看童話如我,實在對愛麗絲日毫無興趣。5日那天陰晴不定還下了一場雨,雨後我們走路下山到意大利小吃店打算買 tiramisu 卻吃閉門羹。World Cup 開鑼以後凡是有比賽的日子,他們都會在大門掛著一個 “Come Back at 5pm” 的牌;可是我們 5pm 也要去看足球啊怎來買蛋糕。
-
|英國飲食|在牛津找尋真正的日本滋味 日式家庭餐廳 EDAMAME
那個差不多要讓我發悶的中午,我悶悶不樂的對著那個似乎不想停雨的大灰天發呆。Yellowbean 忽然說不如去吃日本菜,我快要被灰灰的天悶死了,要吼了說:「那裡來的日本菜!」
-
|英國飲食|到牛津的單車咖啡店吃葡撻 @Zappi’s Bike Cafe, Oxford, UK
假日的牛津人潮很多,旅客擠片一地。街頭的擺賣和賣藝的人都獨擁而至,也難怪,英國的天氣很少這麼多,也很少這樣熱。現在還不出來的話,也不知道應該在那個時候跑出來了。
-
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 Test Run:印刷術交叉字母創作實驗
十一時就到了博物館準備,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像做藝術的人(當然你其實也不是吧),很多認真的 artist 都穿得很像一個 artist。在博物館裡準備的時候都很興奮,那天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印刷方法以及既有圖案做出不同的字母,也算是字型設計的一種吧。
-
[牛津][博物館] 「過程」往往比起「結果」來得重要:’TEST RUN’展覽
第一次到 Modern Art Oxford(www.modernartoxford.org.uk),因為我心裡常常覺得太前衛的「藝術」都太深不可測,所以平日我都比較喜歡流連比較讓人感到實在的 The Ashmolean Museum(舊文按此)。
-
[牛津大學] 學校宿舍大概就是這個模樣 @Wadham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WADHAM College 到底長怎麼樣?後邊的花園部分有個飯堂 / 開會的位置不讓外人參觀,大堂、花園兜一個圈以後就是私人重地了。落地玻璃的圖書館不向外開放,平台樓梯清雅秀麗。宿舍是一個個外展半圓入口,一棵有幾家,兩家為一戶。一戶共享 bathroom,但自己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地方也算大,感覺上比起我家裡的單人房還要大一點點啊!)。
-
|英國牛津日常|幸福寄託來自吃喝與揮霍 - The University Parks
心裡暗暗哼著這幾句歌詞:「我竟不發覺,幸福寄託,來自吃喝與揮霍。」這是很多年前很多年前王菲的歌,最近我才第一次聽,動人的旋律很容易就記住了。不知怎的卻對這份歌詞很有共鳴,我在想啊,我的快樂和幸福差不多都來自(不停的)吃喝與(人生上的時間上的)揮霍。
-
|英國飲食|Vintage Fair|能找到所愛和互相喜愛,就是緣份
他向顧客解釋時的熱誠,比起事物和保存事物本身來得更有意義;而這一點也是我在整個 Vintage Fair 裡面得到的最大重點--喜歡自己在做的事以及跟別人分享,就算是萍水相逢的對話,就算我們匆匆一生,能找到所愛和互相喜愛,就是緣份。
-
[牛津學院] New College 裡的平靜和諧美
在地上拾到一張學生證,環顧四周都沒看到學生證裡面的人。回家後將她的名字放到學校的內聯搜尋器搜索,給她發了一個電郵,說我們會把學生證放送到她的學院。她回電郵說感激我們好心腸,她甚至傻得壓根兒完全不知道學生證掉失。
-
|英國飲食|在蘇格蘭手做漢堡店 Cleaver 喝好喝的 Chocolate Shake
太陽曬過的空氣總是特別清新,有溫度的日照讓人心廣神怡。最近幾次出門和回家都刻意看看有沒有小貓跑出;結果當然沒有,不過會回家的小貓才是好的小貓。
-
[英國][牛津] 枯竭也是另一種美:林肯學院 Lincoln College
Lincoln College 可算得是我常常過門而不入的學院。來了牛津一年,到過的地方不多,來來去去都是在學院、咖啡店和博物館之間跑來跑去(我就是個很悶的人吧),偶爾在街頭停下來聽聽音樂,偶然決定直走三公里或是停下來曬曬太陽。
-
|英國牛津|藝術博物館 Ashmolean What’s on:高度寫實派畫家 Malcolm Morley
抬頭看著雲片飄得很快,時間同樣過得很快;忽然之間,便是三月。 那晚在 Oxford Playhouse 看完《Dial M for Murder》(舊文按此)後在漆黑之中瞄到對面 Ashmolean 博物館掛著 Paul Cézanne 的海報,是 Paul Cézanne 啊我最愛之一的 Paul Cézann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