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views 觀影筆記

  • #20130428 - 陌生的世界裡共通的東西太多

    #20130428 - 陌生的世界裡共通的東西太多

    最近有一只貓經常在我家公園溜澾。不知從那裡跑來的貓,黑白色的好漂亮,頸上有一個叮噹;有人養的。從小草地的一邊走到另外一邊,我從窗戶中看出去,牠就在外邊懶懶閒閒慢條斯理的散步。打算推開玻璃看一下牠呢,牠就跑了,好快。想起了從前在香港玩過別人的貓,軟軟的毛,把手扒在牠的小肚肚,牠就肉隨砧板上。喵你兩下,把你當成一個親愛的人。我摸一下牠的頭,說我們拍照了;然後牠正眼看著鏡頭。多可愛的貓。曾經以為我會養一只貓或狗,不過沒有(我不敢說「最後沒有」,還不知未來會不會有)。 Prof S. 有一只貓,正確來說,他的家有只貓,但那只貓不是他的。他說,那是街頭那個鄰居的貓,常常跑過來;所以他就開始買了貓罐頭。貓貓常常走過來,除了在花園,也會跑到樓上。那天我們小聚會,貓都在,牠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樣的躺。Prof S. 一家也喜歡那只貓,不是他的貓,但他養的貓。 說起紋身的事。前幾年一直有這個念頭,可惜一直都沒有狠下決心。紋什麼呢,這都是一生一世的事。結果都沒有做。那時候想在皮膚寫下「Les Fleurs du mal」,因為我喜歡 Charles Baudelaire。我現在還喜歡他,但我怕有一天我不再喜歡他;就像所有喜歡過又啟發過的人。但,他們都成為往事,成為過去了。 關於紋身,我想起了一個朋友。那才是剛相識沒多久,全部人一起去唱卡拉 OK。要去加洲紅,因為那裡才有他們懂得唱的歌。一邊大唱 Lady Gaga,又在扮 Justin Bieber。介紹自己的時候,翻開衫袖;看清楚手臂上的圖案。那是個女人,大長今那種女人。我著他說出每個紋身的意義。手臂上的是她的生母,他的母親是韓國人,他是個美國仔;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長得跟 Mc Jin 一樣。不過他當時一句廣東話都說不出。現在可好了,懂得說恭喜發財和數不清的粗口。 另一個他跟我說,有只狐狸在窗在叫。很悽厲地叫。他還差點要以為搞出人命,是不是要死人了。他有一秒想過要打 999。(然後他說,999 是報警的號碼,他怕我不知道,因為不同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報案熱線;雖然大家都知道有 112 這回事,但我們還是習慣說 999。)他說他 even went on Wikipedia 去了解狐狸這回事,那是求偶的叫聲 Wikipedia 是這樣解釋的。 聊到文學的話題,說起科幻的小說,奇怪的故事;他說喜歡《Hyperion》。是 Dan Simmons 的一本書。 Background music: 蘇永康 – 老死

  • 指縫之間的 Minor Classics

    指縫之間的 Minor Classics

    「在人生行旅的中途,我迷失在一片不毛之地。」-想起但丁的這一句。 聽歌。身在外地久了,就必然想聽聽廣東歌。其實,與其說是地區上的問題,倒不如說是懷念的味道。距離遠了,時間久了;不是遺忘,就是懷念。

  • #英國牛津 Daughter Concert, Oxford Town Hall

    #英國牛津 Daughter Concert, Oxford Town Hall

    音樂會有 standing tickets 和坐著的兩種選擇,價格一樣;選了前者,因為就是不想坐著呆。Daughter 的音樂會就在牛津的市政廳舉行,那個演奏的地方超級高雅脫俗,不得了。Door Open 就在七時,大家先進去買買紀念品和酒,聊天說地一番再進舞台。 八時開始,先來一隊其貌不揚合唱團。我說的其貌不揚並無貶義(長得不標緻卻又溫柔良善就是這種,詳情可參考電影《Delicacy》(2011),或者如果你有看《火影忍者》的話就是裡頭的丁次了),雖說他們長相是大叔類型,音樂卻異常感染人心。肉緊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傻笑,起勁賣力地唱,都讓人情緒高漲。我不記得他們的團隊名稱了,我只記得他們幾個咪上雙眼唱著 I don’t know who I am without you 時的陶醉表情。這隊情傷男子組讓我覺得他們很有愛,簡單的句子,組合合拍的同時,又有幾分搞笑感覺;說到這個 beautiful room 跟 you guys are so sweet 的時候,我可以說他一定是真心的。 或者是暖場的樂隊跟本就沒有試咪,Daughter 出場之前忽然之間 tune 幾下就在鼓邊收音的那支咪忽然就壞了。結果,暖場以後搞得大半小時才再次開騷;先前的熱情都彷彿浪費掉。 Daughter 昨晚的表現一流,聲音超好聽的;唱 live 功力無容置疑,水準簡直跟 CD 一樣。有點害羞的她就對台下的人們說:I fucking love you。結他手的表現也非常棒,熱血滿滿,汗流浹背,結他都讓他彈爛(如果在 youtube 裡常被罵的就是他,就怪可憐了)。台下有個 fan 常常狂野地亂叫,又向台上的 Daughter 發問古怪問題;又有兩個大男孩打開火機當螢光棒,台下的人都在熱情舞動;氣氛就更趨熱烈。眼見 Daughter 跟鼓手眉來眼去了好幾次;這場 live 的確好看極了。 關於 Daughter: http://www.ohdaughter.com/ http://www.myspace.com/ohdaughter https://www.facebook.com/ohdaughter

  • |電影|相信的力量:《Rise of the Guardians》(2012, Peter Ramsey)★★★☆☆

    |電影|相信的力量:《Rise of the Guardians》(2012, Peter Ramsey)★★★☆☆

    長大以後誰還能相信童話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總喜歡在聖誕節將那只又大又紅的聖誕襪放到床邊,期望聖誕老人路過會給我放低玩具。醒來的時候那只襪撐得又大又厚,高興得連早午餐都懶得吃;拆開玩具一直玩到天黑也不覺累。年月漸長,知道聖誕老人只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聖誕老人終究都不會來,不過聖誕節還有父母跟親友們包辦聖誕禮物;有沒有聖誕老人也一樣可以高興的過。 然而到了某個年紀,還不得不承認聖誕老人只不過是個讓人期待的小故事,二十多歲了,難道你還可以裝無知得待那個應該在老遠居住卻從來都不是真實的人物給你聖誕禮物麼。童話和神話總得在你真實體驗生活的以後慢慢的褪去,老掉牙的虛構故事慢慢成為你回憶的一部分。 一切就像失落了的魔法 事到如今,我只好承認我這個年代的生物或多或少已經不再清楚神話人物的起源,也說不起童話的細節。我們也許已經掉到了知訊爆炸得不再讀三隻小豬的年代(我還似乎連小紅帽的故事也不能清楚的說得好,更莫說愛麗絲夢遊仙境了),也沒有人再相信神祕的精靈和仙子。 牙仙子,Jack Frost,或是 Easter Bunny;我除了知道復活節除了有復活蛋還有只兔以外,我就連 egg hunting 都不清楚。還好的是讀書的時候讀過了 Sandman,知道他是個關於夢的人物。搞不好,我其實只不過是個只知道聖誕節(聖誕禮物)的大笨蛋。 這些老掉牙的故事慢慢的被時代淘汰,就像那些失落的魔法一樣。或者,這都不過是在說老土的真理。有些東西,你要是真正的相信,才會穫得它本身的價值;無論是愛情、夢想或是能力。 P.S. 勇敢而抱有希望的小朋友最可愛;童年過得太快太短,大人們都忘了相信的力量。壞蛋 Pitch Black 還找來我喜歡的 Jude Law 當配音,Jack Frost 完全是個美少男;還有以俄羅斯娃娃剖析的俄國口音聖誕老人。故事完全沒有出乎以料之外就是有點納悶的原因,不過如果太脫軌又會失掉了童話的 classic 吧。 伸延閱讀: 我所看過的所有【電影】與【歐美劇集】

  • |電影|延續打不死傳奇:《The Expendables 2》(2012) ★★★☆☆

    |電影|延續打不死傳奇:《The Expendables 2》(2012) ★★★☆☆

    延續打不死傳奇:The Expendables 2|轟天猛將2 / 浴血任務2 / 敢死隊2(2012, Simon West)★★★☆☆ IMDb Ratings: 6.9/10 from 126,484 users 由於另一半是個喜歡看打鬥片的人,他壓根兒一直都好想看《The Expendables 2》。也由於我也若無其事地陪他看過了《The Expendables》,我深知道《The Expendables 2》也是走不掉的。對於槍林彈雨打打殺殺以一敵百又或是無限子彈卻一粒都射殺不死正派主角的電影,我倒是喜歡看咬來咬去甩頭甩手同樣是血肉模糊卻又帶點搞笑的 cult cult 喪屍片。不過閒來無事,看套不需腦力運作的純打鬥片也是茶餘飯後的好事。 開場前他已經多次說好了,「李連杰其實真係好勁」;可惜,卻了開場一幕成功用情節「送走」他以後,李連杰也似乎沒有再出現過了。反而加送了一個國內姑娘余男和飾演最具情感拉動生離死別角色 Billy The Kid 的 Liam Hemsworth。前者由頭到尾都只不過有一個咀扁扁的表情,說花瓶她不又不漂亮(也可能是國外人的審美眼光跟我們有著超大分歧),算硬朗能打她又稱不上;是個絕對奇怪的硬性插入。她表情嬌嗲也就是主要笑點的來源,人家準備充足去搶夾萬時她就穿得好像去旅行的一樣(服裝到底搞什麼鬼)。另一方面,Billy The Kid 算得上是全劇中最年青而有對白的角色(將演員年紀的平均數拉低),硬淨軍人的代表,主要讓那些上了年紀的朋友感嘆青年真好的同時順手給他們一個煽煽情的好位置吧。 電影劇情本身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地方,都不外乎是打打殺殺,呯呯嘭嘭正派不死壞人殺光的一種。劇情也無需考究的一類,不過全部由老牌經典演員傾力演出也是有看頭的。雖說他們的年紀和皺紋都開始跟他們的肌肉成正比例,不過又正如戲裡所說的「classic 永遠不死」;內裡穿插大家在其他成名的經典電影對白,也就是新人玩不了的戲碼吧。 伸延閱讀: 我所看過的所有電影與歐美劇集

  • 電影|治癒系劇本:《A Fantastic Fear of Everything》(2012) ★★★★☆

    電影|治癒系劇本:《A Fantastic Fear of Everything》(2012) ★★★★☆

    一如《Cockney vs Zombies》,《A Fantastic Fear of Everything》都是我在 Blockbuster 看到,內容與海報奇怪但又似乎很過癮的英國片。

  • Hedi Slimane 統籌下的 Saint Laurent Paris Music Project

    Hedi Slimane 統籌下的 Saint Laurent Paris Music Project

    Hedi Slimane 的黑白照對比分明又具感染力,那時 Hedi Slimane’s Diary(http://www.hedislimane.com/diary/)就是他將作品擺放與陳設的最好地方。那時候,我覺得他只喜歡拍男生。 啟蒙過的,通通在最後都散去。Helmut Lang 都已經老早就在我腦袋之中遠去了。Hedi Slimane’s Diary 我都好久沒去看了。 Hedi Slimane 接管了 Saint Laurent,新開發的 Paris Music Project 找來了搖滾界的靈魂人物拍攝一場浩瀚的黑白照。Marilyn Manson 與 Ariel Pink 還穿起了品牌經典的 101 biker jacket,完完全仕是要跟搖滾尖子 Rolling Stones 的結他手 Keith Richards 致敬吧。但這些我通通都不注視;整個 Paris Music Project 除了有 Marilyn Manson, Ariel Pink 及 Kim Gordon,最重要還是有我最喜歡的 Courtney Love。 曾經,有很多時候,我都覺得 Courtney Love 或多或少是個瘋婦人;負面新聞很多,而且太瘋狂。但最後,我卻慢慢地喜歡上她這個人。看著她唱《Letter to God》的時候,差點想要哭出來了。看到她堅決阻止故亂重組 Nirvana 的可能,看到了最叫人動心的 Kurt…

  • 電影|悲劇背後還有真愛:《One Day》 (2011) ★★★★☆

    電影|悲劇背後還有真愛:《One Day》 (2011) ★★★★☆

    當你把對方視作珍品或是千年難得一遇的高檔松露,對方卻只不過把你看成街邊隨手可得的薯條。

  • 張國榮.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

    張國榮.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

    總是突然發生什麼,才會讓我們頓時想到:時間真的過得很快。

  • |電影|我們的十六歲:《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2012) ★★★★☆

    |電影|我們的十六歲:《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2012)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少年自讀日記 / 壁花少年 / 壁花男孩(2012,Stephen Chbosky)★★★★☆ IMDb Ratings: Ratings: 8.1/10 from 102,661 users “Why do I and everyone I love pick people who treat us like we are nothing?”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我知道是有點太遲,但以我的性格,總是很少會在戲院裡看剛上映的電影。我總是沒有那份衝進去的熱情,反而,我還喜歡舊舊的老片。會看《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無非是在我剛到牛津的時候,家裡還沒有網絡(那時苦等了一個月啊!);朋友 KWL 見我沒事無聊太苦悶,就將《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小說發給我,解我燃眉之急。…

  • 正在閱讀: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

    正在閱讀: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

    由於 World War Z(2013)差不多要上畫了(IMDb 說是六月份),忽然讓我很有衝動拿來 Max Brooks 的幾本著作來讀。似乎就在看過了幾套 B 片以後,對於有關喪屍的題材都有極大的愛好;cult 片的嘔心恐怖我還是有點猶豫的,但我還是遇上了幾套搞笑有趣的喪屍片(《Zombieland|僵屍之地 / 僵屍領地 / 屍樂園》(2009,Ruben Fleischer)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套我最喜歡的就是《Cockney vs Zombies|劫匪與僵屍 / 倫敦佬對抗活死人》(2012,Matthias Hoene)絕對是五星推薦)。 《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是本喪屍求生指南,既真實又有趣。Max Brooks 在指南中描述人類受病毒 Solanum 感染而變成活死人,雖然沒有人知道病發的來源,但這種傳播性極高的病毒正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機率。文中嘗試提及關於這種活死人的高度資訊;以及講解求生的法則。這種偽現實的藍本正引導大家如何在被喪屍包圍底下併命活下去。作者在 2003 年寫好了這本求生指南以後,更在 2006 年推出 volume 2 的《World War Z: An Oral History of the Zombie War》。即將上映的電影《World War Z》就是以後者為藍本。 對於我這類常常害怕要是有天不看新聞紙,可能整街是喪屍而自己不自知的人來說;這類書帶真實性卻又虛構的作品絕對是我的茶吧。

  • 週末點唱: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週末點唱: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 我知道我總是慢了幾下拍子,很多出色的樂手我一直都沒有很留意。喜歡不喜歡,注意或不注意到,都是緣份吧。剛剛在 youtube 無意中聽到了這首歌《Oh Land – Rainbow (live on Big Ugly Yellow Couch)》,好喜歡好喜歡。 來自哥本哈根的歌手 Nanna Øland Fabricius,有一個很可愛的 stage name:OH LAND。第一張唱片在 2008 年首發,都已經四年多了。我喜歡她的聲音,也喜歡她玩的 QChord(如果我可以有台白色 vintage 版本的就好了)。我只可以說她的歌,聽第一次未必會好喜歡;但多聽幾次就會覺得弦悠在耳,愈聽愈喜歡(她身邊的兩個樂手也是功不可沒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Big Ugly Yellow Couch 有很多出色的 live music video,可按他們的 youtube 看更多。 推介另一首同樣好喜歡的:Oh Land – White Nights (live acoustic on Big Ug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