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Binge-Watch Club 追劇小組

  • |電影|1 Boat. 8 DJs. No Morals. 正能量爆發:《The Boat That Rocked》(2009) ★★★★★
  • Currently Listening:《Fade》 Yo La Tengo

    Currently Listening:《Fade》 Yo La Tengo

    因為《來吧!焙焙!》大哥阿焙,我才開始聽 Yo La Tengo,一份淡淡的悲哀與一份靜靜的淒美是我對 Yo La Tengo 的評價,而他們一直如是。 他們的音樂在這三十年來已經完全了很多使命,包括將很多奇怪的音效混合到歌曲之中卻仍然讓人感覺自然而不突兀。最新專輯《Fade》一如以往地用上他們內在動力,收錄感染力四濺、讓人動容的歌。無論是頹廢的 weekdays 又或是舒暢的星期天,午睡的時候或是漫長的車程之中,他們一樣可以讓你將自己沉醉在當中,不問世事地沉溺。 This is it, for all we know / So say goodnight to me / And lose no more time / No time. 點題第一首 “Ohm” 是我的最愛,輕快感包裝下的憂鬱。他們多麼甜美、和諧、平伏、自然地處理世界裡最可怕的事。這歌唱片最大的改動莫過於是 Yo La Tango 決定不再與既定的 producer Roger Moutenot 合作,取而代之的是 Tortoise/Sea and Cake 的骨幹 John McEntire。我好喜歡《Fade》的淡然自在感,活在當下。 Fade by Yo La Tengo…

  • “HANS IN LUCK” by Grimm Brothers

    因為文學課的關係,最近開始讀《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格林童話)(Lucy Crane 譯)。最喜歡這個,“HANS IN LUCK”: Hans had served his Master seven years, and at the end of that time he said to him: “Master, since my time is up, I should like to go home to my mother; so give me my wages, if you please.” His Master replied, “You have served…

  • |電影|《I’m Not Writing About You:Ruby Sparks》(2012) ★★★☆☆

    |電影|《I’m Not Writing About You:Ruby Sparks》(2012) ★★★☆☆

    I’m Not Writing About You:Ruby Sparks|書中自有夢女神 / 戀戀書中人(2012,Jonathan Dayton, Valerie Faris)★★★☆☆ IMDb Ratings: 7.2/10 from 19,391 users 理論上我是不會喜歡這種電影(事實又沒有很討厭,這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我都無法說清),卻又很想寫下一些讀後感。《Ruby Sparks》說的是一個孤獨作家(Paul Dano 飾)的故事,除了前女朋友、哥哥(嫂子)與及心理醫生以外,根本沒有朋友。他寫了很多暢銷小說,寫了很多幻想的故事。有一天他筆下的女主角 Ruby(Zoe Kazan 飾)出現於他家裡,他寫的情節和內容,全部都變成真實。 男主角一出場演了幾場我就差點怪叫我喜歡這種性格的男生。《Miss Little Sunshine》(2006)的導演一樣找回演《Miss Little Sunshine》的那個談尼采的男生演男主角;而最重要的重點其實是:寫劇本的,就是在戲裡的飾演 Ruby 的 Zoe Kazan,而她跟男主角在現實裡又真是男女朋友。將書寫變成現實的情況成了兩重奏,也很有趣。 (以下可能劇透)說回電影本身,我倒是覺得 Ruby Sparks 其實就只不過是 control freak 作家對前度的心理投射,整套劇就是心理醫生叫他寫的 very bad 故事,最後才實實在在地遇上所謂的 Ruby 吧。就像 wyman 跟林夕說的一樣,有時候就是怕寫得太真實,作家們都愛將故事的細節修改,地方或是職業的轉換;就是不要讓前度知道你還有多想念他。 * * * * * I don’t think I…

  • Currently Listening:《Birdy》Birdy

    Currently Listening:《Birdy》Birdy

    最近除了聽 Bat for Lashes 的《The Haunted Man》以外就是聽 Birdy。這個十六歲的女生有一個鋼琴家媽媽,七歲開始學琴,八歲寫曲;十二歲那年就憑自己所寫的 “So Be Free” 拿了 2008 Open Mic UK 的大獎(以下十八歲以下組別的冠軍)。這張唱片大多都是她的翻唱作品,當中我最喜歡她自彈自唱 Bon Iver 的 “Skinny Love”。她的版本跟 Bon Iver’s 完全不一樣,沒有老練的靈魂卻有種感覺泥足深陷的邊緣感;若要比較的話,我還是喜歡 Bon Iver’s Skinny Love 多一點。 * * * * * Other than Bat for Lashes’s “The Haunted Man”, we are playing Birdy’s self-titled album. Birdy, a 16 years old girl, who started…

  • Currently Listening:《The Haunted Man》Bat for Lashes

    Currently Listening:《The Haunted Man》Bat for Lashes

    對 Bat for Lashes 的認識不多,只覺得她是種怪氣的女生。沒有正統顛倒眾生的五官,也沒有讓人覺得崇敬的秀麗氣質。沒緊要,我覺得她夠趣怪就好了。當我們覺得她可能會是英倫的後起之秀的時候,後知後覺的我們才發現原來她已經唱了很多年(卻沒有大紅大紫)。《The Haunted Man》中的 “Laura” 是最近都在重複聽的一支單曲。簡單而真實的聲線讓我覺得她是世紀裡的清泉,何況在這二十一世紀裡很多歌都沒有很耐聽的世紀裡,有個唱起來讓你覺得真空了的歌手,也是難得的。新人獎似乎拿過不少,有沒有辦法在不太年輕的情況下繼續脫穎而出得到世俗的寵愛還是需要靠點運氣吧。 The Haunted Man – Bat for Lashes, get it via iTunes.

  • 悼.也斯 - 要怎去接受這是道別的一種

    悼.也斯 - 要怎去接受這是道別的一種

    要怎樣選擇不道別。我就連一句一路好走都說不出來。誰都說你到了沒有痛苦的另一個新世界,或者真是這樣的,你現在很好很好很好,不過我還未能接受這是道別的一種。或者我還嫩,我不能接受失去(這個時候你或者會笑著說要接受要放低,拿著不放到頭來什麼都得不到),可是怎去叫我們接受有種別離是永遠不會、不會再見。 我發覺你比誰都喜歡這個世界。這樣美好不美好呢,你常說,你說只要自己覺得美好就好了。 每次見你你總是一臉笑容,強而有力的笑容;多感染我們,多感染世界。我常常感激可以遇上一個讓我打開心裡大門的良師。畢業後我去了荷蘭,那個時候的文學課跟香港的很不一樣。你叫兆昌給我送來兩本你的詩,我在荷蘭的太陽下讀你的詩。你說要我可以將另外一本送給同樣喜歡詩的荷蘭大學同學。嗯,我在心裡說捨不得。 回來香港探你,你請我喝茶。很多時候我們都談畫,你說文學是什麼,你說文學的表達是所有。我們聊到 Edvard Munch,說到那三個女人的畫。我們笑,我們笑人們像你像我像所有人總是會經過喜歡 Edvard Munch 的啟蒙時期。你叫我讀《Rembrandt’s Hat》,我還沒讀。這些年來,我在荷蘭讀過很多關於 Rembrandt 的畫作和事跡。那時候,我在 Rembrandt 出生的 Leiden 讀大學,走過了很多次那邊的長街;我告訴你那邊的指導老師總是喜歡我讀魯迅。 那次我跟你說回來香港一年覺得風塵味很重,商業味太濃;你問我還有沒有寫作,你說我一定還要寫作。我到牛津去,你說到了那邊一樣要寫作,就寫那邊吧,你說,寫英國,你說。最後一次見你(不要被物質和商業掩蓋 - 也斯@利物浦雙年展教育講座)是來英國前的一星期,坐在演講廳的你消瘦了很多;我在人群之中,我多怕你不再認得我。你說我多了點少了點還是同一個模樣,我才放心。 我還沒讀《Rembrandt’s Hat》,我還沒回電郵,我說我三月回港放自己一個小假;你說我們要去喝茶。怎麼原來一直所說的身體健康根本毫無半分作用,到底我們要怎去接受這是告別的一種。 我們除了難過,還剩下什麼。 那我還沒回覆的電郵呢,到底誰可以告訴我,還可寄往那裡去。

  • 關於 “Odessa Steps” 以及 Francis Bacon 所帶來的 Human Scream

    關於 “Odessa Steps” 以及 Francis Bacon 所帶來的 Human Scream

    Battleship Potemkin 是 1925 年 Sergei Eisenstein 所拍攝的一套前蘇聯黑白電影,據說當中 “Odessa Steps”(按此收看,預先警告,內容頗為殘忍可佈)的一幕是蒙太奇的始祖。經典的暴走、人踩人、屠殺、驚嚇、暴力的影像成了 Francis Bacon 畫作的催化劑,無論是前者(Sergei Eisenstein 的電影)又或是後者(Francis Bacon 的畫作)都給我帶來極大的心理震撼。身為 Expressionist 的 Bacon 說過 “painting is the pattern of one’s own nervous system being projected on canvas.”,除了 Edvard Munch 的 The Scream (1893) 以外,受 Vincent van Gogh 的對情感表達的影響;Bacon 就成就了以 human scream 為主題的畫作。 或許我已經長大,又或是已經度過了 Edvard Munch 的啟蒙時期好久。那時讀 art history 寫一份關於…

  • 黑色作品《Deadman Wonderland(死囚樂園)》

    黑色作品《Deadman Wonderland(死囚樂園)》

    實不相瞞的是,自從在《One Piece》後,我已經掉入了動漫的深淵。

  • Hitfix 選出 20 Worst Films of 2012

    Hitfix 選出 20 Worst Films of 2012

    年尾的總是總結的時候,剛剛從腸光男孩躁鬱症那邊看到 Hitfix 選出 20 Worst Films of 2012。年度爛片,有兩套我竟然就是看過了;包括是《The Watch(讀後感)》以及《Gone(讀後感)》,個人認為《Gone》實際上沒有《The Watch》般爛。另外,我亦有打算過看-最終因為看到評價太差而沒看-《Chernobyl Diaries》,O-M-G,它是第二位啊!若果要我選出三套本年度我最喜歡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 Cockney vs Zombies|劫匪與僵屍 / 倫敦佬對抗活死人(2012,Matthias Hoene)★★★★★ Looper|時凶獵殺 / 環形使者 / 迴路殺手(2012,Rian Johnson)★★★★☆ Moonrise Kingdom|小學雞私奔記 / 月升王國(2012,Wes Anderson)★★★★★ Chronicle|奪命異能(2012, Josh Trank)★★★★★

  • 你一定會認得他(的頭髮):King Charles

    你一定會認得他(的頭髮):King Charles

    近來另一個讓我熱切地產生興趣的個體是這個,King Charles。雖然還沒有那種一見就愛上的對味外表,不過我還是喜歡他散發出的那種淡淡的古典氣質;讓他擔當十八世紀的將軍或皇族就最好不過。懂得彈奏鋼琴、結他和 cello;也會拍攝搞鬼的音樂錄像;已經足以構成讓我喜歡的原因。

  • |電影|It is Going to Happen to You:《Looper》 (2012)

    |電影|It is Going to Happen to You:《Looper》 (2012)

    Loop 來 loop 去的事尚算合理,2044 年的世界已經是個污煙脹氣的地方,不斷有壞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