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我最喜愛的地方之二:Bodleian 飽蠹樓 以及 The Missing Bean 咖啡店

上次跟 MICHELLE 一起發現了牛津監獄酒店後面有個小平台可以在高處看清楚小鎮的面貌,也可以躺躺草地享受太陽就愛上了這個偉大的小地方。我在剛剛這星期再跟朋友們去的時候才發現要收入場費(其實也只是 1鎊),可是我們上次直行直過,沒有人把我們叫住,我們也沒發現/沒看見收費的標誌/圖樣。也就是說,就在荷蘭沒頭沒腦硬闖了城堡以後,又就竟然在 OXFORD 硬進了本應要收費的地標啦(似乎是一輩子亂衝亂撞亂闖的毛病啊!)。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喜歡這裡的 cobbled square(鵝卵石廣場),每走一步就砂砂作響,大步大步向前走便得到很有力量的伴奏。據說 Radcliffe Camera 的建築靈感來自雅典的 Tower of the Winds(風之塔),圓大的建築物讓人感覺很舒服而親近。這裡有寵大的藏書量,1749 年建成,自 1861 年起成為 Bodleian Library 分館。內裡的書不設外借,只供內讀;也不開放參觀。這裡也是《Endymion Spring》(隱字書)的發生點,那本具有神祕力量的奇幻小書。 常常拿歐洲跟英國作出對比,這裡是個方便的地方,也跟香港很接近;就只是沒有歐洲的隨意。英國人似乎很有規範,也愛規矩;對於一早跑過了荷蘭小城,過慣了放任又自在的鄉下生活的人來說;書院城真是個極度規規矩矩的地方。但這裡擁有的古蹟與百年土地卻是個叫我極為愛戴原因;單單伸手摸摸一磚一石都已經讓人興奮。 不知不覺天氣已經換成輕快的溫度,雖說一早一晚還是涼風陣陣的;但也終於可以穿回大半年沒穿過的短袖上衣。昨天在烈日之下還跑到小花園滾滾草地曬曬太陽,天空廣大,草地熱呼呼份外溫暖;什麼都變得不緊要。常常鬧情緒的我決定要改善自己的脾性,或者當一個不易激起怒火的人;不隨意發怒但在信念上一直堅持是我最新的做人目標。 還有的是,昨天是我最愛的爸爸的生日;生日快樂,遙遠的女兒上。

#英國牛津 闖蕩牛津 1.0

已經來了一個星期,英國的天氣還是老樣子的天陰潮溼,整個世界就好像被蓋了一層薄紗,霧裡看花花非花。英國對我來說,太潮溼了。一直在香港,都已經是個喜歡以抽濕機為伴的個體;水份太多的日子,總叫人透不過氣來。英國比起香港,當然更潮溼。窗邊的倒汗水,衣服半乾未乾地掠曬;一直以為「倫敦總依戀雨點」卻沒有想到水氣過盛帶來的可怕。要接受一個城市,就要從最基本的弱點著手。英國雨粉飛飛濕度高,整個就像是洗滌後待乾的海綿。Dr. Yellowbean 每早醒來總會為窗戶抹去多餘的水份,我們有時會用熱風機吹乾久未掠乾的襯衣。 我一直相信性格影響命運,而我偏獨愛火辣的太陽,如霧似詩如畫的情況下,我還是喜歡一片燦爛的艷陽。太陽喜歡往雲裡躲,我們在牛津亂逛。眼前的 Radcliffe Camera 是個圓拱型的圖書館,是叫我最情有獨鍾的建築;已經二百多年了,由英國著名建築師 James Gibbs 興建,在羅馬修學建築的他建造了不少經典建築,在 Oxford 的 Radcliffe Camera 以外還有在 London 的 St Martin-in-the-Fields;全部都叫人震懾。 像遊客一樣,細緻觀看每一個著名景點,Hertford Bridge 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牛津的 Bridge of Sighs。連接了 Hertford College 以及 New College Lane 兩棟大樓,整個牛津動輒都是價值連城的稀有古蹟;整個小城就像是一個大花園裡擺放了無數特有古舊的石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