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之網|網絡抹黑、腹黑造謠?別被 hashtag 背後的陰謀操縱 (Netflix)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Binge-Watch Club 追劇小組, Reviews 觀影筆記

首先,是《仇恨之網》的海報把我引到的,這部電影的介紹讓我想起了《網絡紅人》(台譯:禁入直播)。故事雖然一樣有點黑,也連繫到網絡世界的真真假假;但實際上這一部似乎更讓我覺得心寒。兩小時多一點的長度是有種怨氣的,很多時候我都已經習慣把 Netflix 的電影分開幾時收看(所以我也沒有辦法確認要是一次看完會否覺得太長太多)。波蘭這個漂亮的地方我真是覺得多看幾遍都不會膩,跟剛看完的《第43個秘密》不同的是《仇恨之網》拍在市中心繁華地段,講述的是鄉下小子發奮在首都闖一番的自我挑戰(自我沒落)。基本上這是男主角一支獨秀的電影,而且這個眼圈極深看起來藏住了很多秘密的樣子,真的把角色演得很好。導演也把網絡世界的黑暗拍得生龍活虎,也讓人留思每一個 hashtag 背後的含意和發起、推動的原因,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假戶口、假新聞一直在網絡世界推波助瀾。電影在這裡把觀眾往更深的地方裡推,借機告誡大眾不要把視覺停留於事情的表面。

在這裡先聊一下電影的背景。《仇恨之網》其實是導演 Jan Komasa 在 2011 年發佈的《自殺房(Suicide Room)》的續集,不過故事分別頗大,基本上就是兩個故事。兩者獨立成篇,只是電影的核心價值和軸心一樣吧;兩個故事主角同樣是敏感又遇上被羞辱、迷路而走錯路的少年;不過看《仇恨之網》之前並不需要先看《自殺房》,這裡只是一個精神上的承傅,兩者都在談及一個社會技術發展帶來的負面事情和因此誘發的焦慮和遺害。我翻查波蘭電影網,發現《仇恨之網》的拍攝日子是在 2018 年最後兩個月,但劇中背景電視裡面就有出現到香港 2019 年後半年的示威片段,我懷疑是劇組刻意後加上去的。現實生活裡面波蘭 Gdańsk 的市長 Paweł Adamowicz 在 2019 年年初在公慈善大樂團表演的公開場合被刺殺,故事中的華沙市長候選人也是叫 Paweł(差不多每一套波蘭片也有人叫 Paweł 就是了);也因如此,電影的上架日期也被迫推遲,只能說(只要有留意就會發現)世界不難出現巧合的事情啊。


《仇恨之網》The Hater (波蘭) Netflix
推薦指數:★★★★½
播放連結

溫馨提示:以下可能含有《仇恨之網》電影內容,劇透逃生門按此
[su_divider top=”yes” text=”Go to top” style=”default” divider_color=”#999999″ link_color=”#999999″ size=”1″ margin=”15″ class=””]

廣告 – 往下繼續閱讀|ADVERTISEMENT – CONTINUE READING BELOW

關鍵詞:獲獎作品、波蘭、政治公關、腹黑男主

電影內容是這樣的:容易對事情沉迷而一發不可收拾的男主角一直喜歡七年前因為來鄉下玩而認識上的女孩。女孩一家是住在首都波蘭的富有人家,其高級家庭父母有贊助窮苦鄉下男主上大學的學費。男主的論文因為抄襲而被退出法學院,機緣巧合之下進取地進入了公關公司工作。先是想出「yellow hands」的點子把網紅擊倒,後來就是為了報復在背後看不起他的那家人而千方百計想要把市長候選人拉倒。為此他更是不惜用自己作餌把市長候選人引到同志酒吧、在網絡上認識了激進份子以金錢利誘對方行動、出賣色相跟上司滾床單。一切雖然除非完全如願地直線進行,但所有中途出現的小差池仍然被他四兩撥千斤地化險為夷。本身背負著『鄉村孩子』無人脈、無背景、無資源的情況下靠著一腦子脆計爬上頂層;除了反控制上司以外,更成功入屋讓高級家庭對他另眼相看。一直轉危為機的男主最後更因緣際遇之下成為了華沙英雄,並有自己專屬的 thankyou hashtag;但所有惡事都在男主心中滾合成一個極大的雪球,在男主不為意的角落向他逼進。劇末的時候男主或者還未為意自己正被斫惡吞噬,但有朝一日發現的時候可能被命運狠狠捆綁,一切已經太遲了。

完美的爵士樂手

男主從一開始就給人一種處心積慮的感覺,先是抄襲論文,再是把手機放在女孩的家作為偷聽的工具。有種狂妄的自大,也有種大話成癮的尷尬;看起來極像是男主和內心的自己在成長間隔中間的一種自我爭扎而在探戈(縱使看下去就知道他似乎早就 let go 把邪惡面向的自己解放)。我以為這會是一種小朋友講大話的狀況,結果男主沒有讓人失望,出身低下階層的他那往上爬的欲望、那想要復仇的想法把他完全支配起來;這一場轉化,讓他把一切變成一場即興的爵士樂演奏,把各種可以利用的細節一一即取即用,黑化的血流在骨骼裡面。除了揉合剛柔的兩手推動,看到最尾男主更是把爵士樂的 improvisation 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出乎意料、unplanned 的難題他都能以無師自通的方式一一拆解;這種 spontaneous invention 是男主的本能,讓脆弱的他狠下一身最大的賭注,在絕境絕地翻身。

散播仇恨種子

有一點並不是含糊而清晰的是,男主早就種下了黑化的基因。從開始被學校退課、在心上人的家作客後發現自己被絕對地看不起的真相,逐一激活他體內的惡魔份子。在谷底的時候遇上了不介意走歪路達目標的公關公司,加速了他在灰色地帶獲勝的成功感。我在想,要是男主沒有遇上一連串的不幸的經歷,是不是不會成就出這種黑化的自己?面對嚴峻的命運考驗,接二連三的打敗仗;男主因此成為了讓人我自猶憐的小反派;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個為勢所迫的 Joker?

故事的魅力並不在於常見的 content farm 如何擺放錯誤、沒考核的東西或是假新聞帶來的禍害,反是利用 online game 和 social media 的平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誤導、教唆、刻意安排的壞引導的示範;運用和擺佈攤在互聯網上的各種暴力因子。最終,得益者還可以完全躲在策劃的後邊不上身、並且功成身退後當上一個公開被大肆讚賞的人民英雄;這種 manipulate 的藝術真是泯滅人性。男主最後成功入屋(波蘭人或是迷戀對象的家庭),男主的黑眼圈愈見愈大,表面上一切盡善盡美;可是他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了。

最後:讓人們自我膨脹、讓人貪婪敗壞,都是互聯網帶來的 side effects;靠此為載體大賣的還有我最近很喜歡《新世紀網上販毒》,一套開心喜劇、一套黑色悲情,兩者都一樣都是極貼近生活、極有親和力。

→按這裡回到目錄觀看其他電影/美劇影評

By The Happy Watcher 試毒專員

【追劇小組Binge Watch Club】 霸道的劇情發展是青春啊,邏輯?能吃的嗎? NETFLIX 試毒專員通訊:hellothehappywatcher@gmail.co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