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修女戰士》女主內心 OS 有可能比安眠書店的 Joe 的獨白還要多
by《修女戰士》上架的時候我就急不及待開來看了,那個時候還是穿外套的日子。這可以算是七月第一套落入暑假開場的 Netflix 改篇劇集,當時抱著消磨時間的心態翻來。開場女主角臉蛋漂亮精緻,矯小可愛的比例,爽朗的設定,配一把硬朗屈強的聲線,讓她不會落入被女生討厭的類型;整個配套中上,讓我滿是期待。
《修女戰士》上架的時候我就急不及待開來看了,那個時候還是穿外套的日子。這可以算是七月第一套落入暑假開場的 Netflix 改篇劇集,當時抱著消磨時間的心態翻來。開場女主角臉蛋漂亮精緻,矯小可愛的比例,爽朗的設定,配一把硬朗屈強的聲線,讓她不會落入被女生討厭的類型;整個配套中上,讓我滿是期待。
《南極兇案》的結局來了,面對煞科戲有點緊張,因為我終於可以知道誰千里遙遙的山長水遠來到南極殺人了。結局的反轉有種似曾相識,說到底,《南極兇案》的團隊就是西班牙電影《我的家》寫手 David Pastor、Àlex Pastor;那種為求目的不惜一切殺人的故事還是很到肉的。
點開《不死軍團》很大原因是堅毅到不能的女主角 Charlize Theron;Atomic Blonde 或是 Mad Max,又或是現實世界(她的母親為了自衛把酗酒開槍的父親殺死),她都一直強到不行。《不死軍團》這種劇本本來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不會很愛根本就是意料中事,只是對比前一套 Netflix 的同類作品《驚天營救》,劇情更為牽強無味。
最後兩集一次過把最不穩定的因子燒起來,比前八集的節奏要快很多。若然一早訂成6集一季的比例,可能用緊鑼密鼓的節奏束起流氓神探沒說服力的演技,也能把列車包裝得更華麗一點。
《日本沉沒》這個故事改篇了好幾次,原來我都一直沒有看。Netflix 的《日本沉沒: 2020》的畫風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也不是傳統日本漫畫風格(我甚至乎覺得跟故事內容上突破日本未必正觀的傳統價值觀相關因此起用外派風格),但無需要黜臭了,看完以後根本覺得毫無關係。它就是挺著一個無用美學討好你的姿態仍然能把你弄得揪心到想哭的動畫,它的優勢把它的缺點填好了(至少我是這樣的認為)。
《南極兇案》第4集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最尾的手提行李箱)。我們本身主要是在注視誰是兇手這個問題,然後劇情慢慢的把我們拉到為什麼殺人的層面上面去了。
並不是很常會點看紀錄片的那種人,很怕那種「真人真事」在鏡頭的剪接之下排出質事實並不相乎的模樣(而我在鏡頭前面並不清楚了解我看到的到底脫軌幾多、真實幾多)。那種可能已被傾側描寫的實錄,會歪曲了現實;但在心裡的另一處,我悄悄的又覺得正義在無法伸張的時候唯有用這種形式公諸於世。要是沒有了這種紀錄,那些帶著遺憾活著的人更是沒有發聲的機會。
看《咒怨之始》的心路歷程波伏起落很大。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實在好久沒看日劇,無論是濾鏡的顏色、戶外的光線、選景都一陣文藝腔,看著八十年代末期的頭髮和造型,好像隔著屏幕從鼻子吸到古著店的味道。
最好看的是什麼?是反擊、是置諸死地而後生、是團結的力量、是共同願望的達成、是並列互相鼓勵的勇氣、是不懼怕豁出生命。為什麼《末日列車》來到第8集,能出的盡出以後我還仍然覺得它無辦法把我打動?我把這種情況歸咎於本應身負重任的流氓神探男主角。
來到第3集,我覺得可以開始放棄猜猜誰是真兇這個路徑。這個舖陳在密室殺入事件的個案,每集都有一個觀眾猜測以外的突破點,每一集都有新的資訊給你組織和誤導。這一部《南極兇案》看起來有種愈看愈想追的感覺,希望下半部並不會讓我覺得後悔。
早在以貌取人的階段、看到海報上面這種 costume 的我,就已經把這一套《歐洲唱歌大賽:火焰傳說》篩走出我的清單。後來在複雜地動用腦力的《闇》完結之後,決定放鬆大腦按 play;沒料到我拾到寶了。雖然不是那種獲益良多的珍貴之作,但偶爾飄來的正能量發香,觀影過程比預期開心。
Jonah 和 Martha 想要獲得成功,因為只有自己寫的劇本才能盡如人(自己的)意。只是有時候我們都明白,終結比較成功來得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