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們的十六歲:《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2012)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少年自讀日記 / 壁花少年 / 壁花男孩(2012,Stephen Chbosky)★★★★☆ IMDb Ratings: Ratings: 8.1/10 from 102,661 users “Why do I and everyone I love pick people who treat us like we are nothing?”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我知道是有點太遲,但以我的性格,總是很少會在戲院裡看剛上映的電影。我總是沒有那份衝進去的熱情,反而,我還喜歡舊舊的老片。會看《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無非是在我剛到牛津的時候,家裡還沒有網絡(那時苦等了一個月啊!);朋友 KWL 見我沒事無聊太苦悶,就將《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的小說發給我,解我燃眉之急。…

正在讀:《The Perk of Being a Wallflower》by Stephen Chbosky

好友 KWL 給我傳來《The Perk of Being a Wallflower》,書的封面是一大片黃以及一張下半生的黑白照:是穿了西褲的一雙腿。比起最 classic 的封面,我較喜歡卡式帶的這款。 書看了幾章才知道是香港剛上映過的《少年自讀日記》,口碑不錯的同名電影《The Perk of Being a Wallflower》。作者是 Stephen Chbosky,我對他毫不認識;這枚在 1999 年推出的小說,就在拍成了電影以後成為了熱話。書寫得很好,先幾小章節就已經給我動魄的恍惚少年心情。從 Charlie 以無名氏方法寫的信開始,一章一章地跟 dear friend 說他的生活與成長。 那時候我們學習文本與電影的對照與分別,改寫的企圖與拍成的結果。回顧從前,我似乎總是很少看從小說改篇的電影;除了立即浮現眼前的《半生緣》以外,我似乎都沒有很留意從小說改成的影像故事。看一本書總不及寫一本書來得花費年月,拍一套電影總是耗費了許多人的許多年月。如果我擁有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我決定接受那些好與不好的故事與情節;這次就讓我看把書先讀完,再去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