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 學校宿舍大概就是這個模樣 @Wadham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WADHAM College 到底長怎麼樣?後邊的花園部分有個飯堂 / 開會的位置不讓外人參觀,大堂、花園兜一個圈以後就是私人重地了。落地玻璃的圖書館不向外開放,平台樓梯清雅秀麗。宿舍是一個個外展半圓入口,一棵有幾家,兩家為一戶。一戶共享 bathroom,但自己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地方也算大,感覺上比起我家裡的單人房還要大一點點啊!)。

[英國][牛津] 枯竭也是另一種美:林肯學院 Lincoln College

Lincoln College 可算得是我常常過門而不入的學院。來了牛津一年,到過的地方不多,來來去去都是在學院、咖啡店和博物館之間跑來跑去(我就是個很悶的人吧),偶爾在街頭停下來聽聽音樂,偶然決定直走三公里或是停下來曬曬太陽。

[英國][牛津] 遍地特色小花:超過四百年歷史的 Jesus College (上)

1571 年立成的 Jesus College 有四百多年歷史,地方沒有很大,隨地都是不同品種的花朵,感覺很溫柔。門關之後就是 quadrangle,據說第一個 quadrangle 建於十六、十七世紀,是最古舊的部分(後來還多加兩個)。

牛津裡我最喜愛的博物館 - Pitt Rivers Museum

牛津的盛夏,超級熱鬧。比較起以往經歷那個非常濫情的阿姆斯特丹和長年水洩不通的倫敦,這裡卻多了一群來過暑假學英文的交流學生團;非常洶湧。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Bibliotheca Bodleiana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喜歡這裡的 cobbled square(鵝卵石廣場),每走一步就砂砂作響,大步大步向前走便得到很有力量的伴奏。據說 Radcliffe Camera 的建築靈感來自雅典的 Tower of the Winds(風之塔),圓大的建築物讓人感覺很舒服而親近。這裡有寵大的藏書量,1749 年建成,自 1861 年起成為 Bodleian Library 分館。內裡的書不設外借,只供內讀;也不開放參觀。這裡也是《Endymion Spring》(隱字書)的發生點,那本具有神祕力量的奇幻小書。 常常拿歐洲跟英國作出對比,這裡是個方便的地方,也跟香港很接近;就只是沒有歐洲的隨意。英國人似乎很有規範,也愛規矩;對於一早跑過了荷蘭小城,過慣了放任又自在的鄉下生活的人來說;書院城真是個極度規規矩矩的地方。但這裡擁有的古蹟與百年土地卻是個叫我極為愛戴原因;單單伸手摸摸一磚一石都已經讓人興奮。 不知不覺天氣已經換成輕快的溫度,雖說一早一晚還是涼風陣陣的;但也終於可以穿回大半年沒穿過的短袖上衣。昨天在烈日之下還跑到小花園滾滾草地曬曬太陽,天空廣大,草地熱呼呼份外溫暖;什麼都變得不緊要。常常鬧情緒的我決定要改善自己的脾性,或者當一個不易激起怒火的人;不隨意發怒但在信念上一直堅持是我最新的做人目標。 還有的是,昨天是我最愛的爸爸的生日;生日快樂,遙遠的女兒上。

#英國牛津 Balliol College - 慢慢 tune 回重前的模樣就好了

有時候是挺迷失的,好一段日子都不知道應該寫什麼才好。筆都停了這麼多久,有時我覺得自己都不願意再寫下去。與其為了寫而寫,倒不如不寫就好了。但人總是矛盾的,停了又想寫;結果我有時卻覺得自己再寫不出來。故事連自己都覺得再不好看了,還有什麼好寫的意義。 自從從學校跳出來工作以後,覺得世界似乎變得截然不同。那時候很難純粹的寫,打從自己的心非常純粹地寫才會得到那種很對的感覺。現在總算脫離了繁華的商業社會,心境要調到跟那個時候一樣總需要一點點時間。 最近也開始連載小說的事,一直寫一直寫的感覺還可以的。最重要就是希望調整自己的心理,慢慢 tune 回重前的模樣就好了。 今早起來精神滿滿的,看著鏡裡的自己,頭髮顏色淺了兩度,很喜歡。梳洗一下就到附近的麵包店買了一個 sausage roll,在太陽之下坐在路邊的木椅當午餐的吃。在咖啡店跟香港的朋友聊了個多小時的電話,說了最近最得最多的廣東話;由一開始拿著電話的陌生和生疏直到覺得越洋電話是種浪漫。聊到 facbeook 是種太曝露的工具,也聊到一些很無關痛恙的人和事。談及迷信,說到讀書,說起英國人的慢條斯理,說到香港大學裡的制度,說起日常生活的細節,也聊到世界真細小的證據。

[英國][Musical] 牛津學院戲劇團:《A Theory of Justice》

昨天我第一次在 Oxford 看音樂劇。音樂劇就在最有富有的 Keble College 裡的劇院上演,Keble 的學院很宏偉,不過相對來說 theatre 就有點太小。《A Theory of Justice》是個規模小小的劇,雖然只在學院裡少數演出日夜幾場,但配合 live band 的即場演出;制作認真有水準。

#英國牛津 The Ashmolean Museum 與 Camille Pissarro

一連十日的聖誕新年大假讓我們放得份開份舒暢悠閒,除了懶洋洋的待在家裡煮食、讀書、看電影和動漫(上文提及的《Deadman Wonderland》),外出喝咖啡和走動以外,最有建設的事莫過於到 The Ashmolean Museum 一遊。 Ashmolean Museum 比我想像中還要大一點,就在百貨公司後面,Randolph Hotel 對面;地利位置非常方便。內藏展品很多,就從 3000 BC 時期開始直到二十世紀,從文物、雕塑、錢幣、樂器以及畫作也一應俱全;中國、日本、古羅馬、Iraq、法國、英國、荷蘭等等的作品都包括在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集百家之大成的博物館,什麼類型的歷史都置身其中。 雖說這種包羅萬有的博物館不像專門又獨立的博物館一樣專注而細膩,但算得上厲害的是這裡也有 Pablo Picasso、Vincent van Gogh、Henri Matisse 等的畫作,也有收藏了不少非常完好的 English Guitar。不定期的特別展覽廳還有展出日本作家的作品,算得上多采多姿吧。 這次讓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是來自 Danish 的 Camille Pissarro,大部分畫作都很對我的口味。值得一記的是,Ashmolean 也有收藏他女兒的作品,不過他女兒仿效他畫風所創作的作品我就不太喜歡了。 由於博物館不好拍照的關係,唯有在網上找來幾張作品。以下兩張都不能在 Ashmolean 找到的,不過很喜歡就是了。第一張是他的三兒子 Félix,可惜的是漂亮的男生都是短命的,二十三歲就死於肺結核。第二張則是 Voisins 村莊的入口,顏色柔和豐富。 Portrait of Félix Pissarro (1881), oil on canvas Dorfeingang von Voisins (1892), oil on canvas The Ashmolean Museum Free Admission ADD: Ashmolean Museum…

#英國牛津 聖誕派對:你就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

第一次參與牛津的聖誕派對,Prof. S 也是第一次請大家到他的家作客;一副主家和客席也很緊張的樣子。相對荷蘭煙霧瀰漫的聖誕派對,這絕對是兩個樣子。雖然酒讓是一樣的喝,也一樣在打賭無厘頭古怪的事;但跟思想和作風開放的自由國度講事禮節的牛津的確是天與地的分別。 唯一一樣的是,每個遇上的 Prof. 都是愛酒之人﹣還記得 Prof. B 有個地下窖啊﹣。這次 Prof. S 還下廚主理煮粉之類的小吃,還有朋友仔帶來自製的朱古力慕絲;好讓我們的 buffet 非常完整痛快。 關於這個聖誕派對的重點其實是以下的這件小事:聖誕派對的酒當然一樣的喝而且很多,離場的時候沒有醉但很累。穿著跟多吋高跟鞋的我堅持不坐的士要走路吹吹風﹣可能其實是醉了﹣,Dr. yellowbean 伴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直到我真的累透他就把我揹回家。我還記得在他背上的時候還跟遇上的一個英國老婦人 say hello,還跟我說她臉上的微笑好像在說想起自己的當年。 結果不知怎樣的很快就回到家了。 就在很多年前,我們還沒有走在一起以前,他也就揹過我一次。沒料到這麼一轉眼就好幾個好多年,他依樣一樣的在我身邊。他扛起了我這個又肥又大的包袱好久了,在我累了的時候把我揹回家。那時候我又怎會知道,這個人就是最保護我最想我幸福快樂的人。嗯,有時候我會想,嗯,你就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Merry Christmas, I love you, my beloved one.

#英國牛津 #20121208 - Bibliotheca Bodleiana

下了這年度第一場雪,然後溫度仍然徘徊在攝氏二度左右。陽光好的時候,真的很熱愛在牛津走動;雖然我明白陰鬱的灰色天空才最適合英倫。 由於認路仍然是我最弱的一環,對於 Oxford Centre 的四通八達我還沒有非常適應。某幾個很有特色的建築物如 Radcliffe Camera 或是牛津的 Bridge of Sighs 我當然比較認得清;其他的我都是胡亂地記住在腦海那個不太能記清楚事情的海馬體。 1602 年建成的 Bodleian Library 是歐洲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圖書館,是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由於 Bodleian Library 的藏書不設外借,在牛津修英國文學的錢鍾書常常來這裡讀書抄筆記,並把 Bodleian 稱作飽蠹樓。飽蠹樓啊,巨大而磅礡的感覺,幾多年了幾個人在這裡飽讀詩書,只要想到這裡我就會回心微笑所有人對知識和智慧的嚮往。 這裡的黃昏來得太早,才不過剛吃完午餐,到圖書館一來太陽就已經降到看不到的低位,就像吃晚飯以後就可以看到月亮在很低很低的位置跟你問好的一樣。這裡的天空很低很低,感覺就像你伸手可以捉得到的一樣。 雖然我仍然會因為天氣太冷而覺得留在家裡是最好的窩藏,但這些日子我都拿起決心穿好大衣說走就走。畢竟現在都不像往日工作,要定時定刻走到那裡或那兒,也沒有一定要外出的必要;但我還是覺得清新的空清最可人,不出去逛逛遊遊百年圖書館總不能滿足。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已經再沒什麼能阻擋肆意亂闖的衝動,能抓得住的光景總不太多,將記的低的都記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