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死亡公式》:看部電影還考心算,適合數字敏感人士收看

一套好看到極的西班牙劇《紙房子》(2018) 把我對西班牙影視的期望推到高峰,西班牙國民熱情又激動性情在劇本裡永遠推動我的感情,以後見到西班牙出品自動加分。所以,就算上回合在 Netflix 看完《滅絕入侵》(2018) 後跌到一仆一碌,見到西班牙電影《死亡公式》(2018) 還是死心塌心按下 play,決心試毒。

「假設一道數學公式能夠預測並防堵犯罪,事情會如何?」Netflix 的 tagline 是這樣寫的。我當下腦洞大開,以為就是有個神童精英在大學裡面開發了一個結集過往死亡紀錄再作運算的 app,創出一個用 big data 算出下個謀殺案發生的程式。結果,電影一開場,完全不是這一回事(是你自己想太多了好不好)……。事後我問 dr yellowbean 有沒有覺得 tagline 似乎有點錯誤引導?還好他答我這句句子所引發的預想跟電影本身不太相乎(呼一口氣),不過他說我的版本有點太過。

▏推薦指數:★★★½
▏平均分數:IMDb 6/10, Rotten Tomatoes 50%
▏在那裡看?Netflix,電影連結按此
▏短評:投胎轉世、宿命加解謎組成的懸疑故事,數字謎題和各種巧合搞這麼多都不過是個數字敏感的精神病最聰明、世事都被你看透了的梗;一早就應該給子女去訓練好數學奧林匹克的題目。

如果給你知道歷年來在同一地點所發生的兇殺案都巧合發生在同一日,而且全部都是槍殺,全部都均為一人死亡(後來男主發現原案全部人皆死),你能夠從簡單的事發經過,在場人士,來理解和預知即將或未來發生的的時間和死者嗎?如果你能做得到,你就是男主了。

溫馨提示:以下可能含有《死亡公式》電影內容,劇透逃生門按此

故事的設計:在這裡值最高分。整個安排都非常完美,「報應」和「轉世」的命題都很用心。52歲、42歲、32歲、21歲、10歲,五個人走在這裡的時候,生日的一個就會被射殺死;同一時間,下一個 loop 裡面的死者就會出生,loop 與 loop 之間相隔的年期均為死者的歲數。事件由 1913年的殺人再自殺而引發的,他死後轉世被殺、轉世被殺,轉世被殺,親身以被害者的歲數死足四次(最後 kill the loop 10 歲沒死)來償還自己的過犯。10歲男童逃出生天的語帶相關說自己已經不再害怕,表面是狂人阿媽真是迫到他在便利店面對恐嚇的挑戰成功,實際就是他這個死死死死的 loop 已經成功畫上句號。以下是整理時序表:

  • 1913年,一名 52 歲的軍人從非洲回來把病毒感染女兒,在銀行借錢不成、打劫失敗,射殺在場四個無辜後吞槍自殺
  • 1913 + (42) = 1955年,53 歲的情夫把他的情人 (42 歲的老闆娘) 殺死
  • 1955 + (21) = 1976年,42 歲的殺手開槍擊斃了 (21歲青年軍人助手)
  • 1976 + (32) = 2008年,21 歲的槍手就來殺 (32歲男主朋友)
  • 1976 + (32) = 2008年,42 歲的警察殺死 (32歲男主)
  • 2008 + (10) = 2018年,52 歲的警察死 (10 歲男童)

男主是個神經病加深了這電影的維度。他有病這回事一直都處於很被動的訊息,電影甚至就一直都沒交待主角身邊的人背景和職業。從電話錄音開始、藥物等慢慢滲透,直到最後才正面確認男主患的是那一種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而且沒吃藥。沒吃藥這回事也相當有可疑,配合幾個(愈來愈多)毛毛蟲的畫面,更是讓觀眾難以分開這個不可靠的敘事者給的故事會不會只是他自己的想像(他分不清現實和想像,我們也分不到)。例如:數字神算真的如警察一樣有能力勾出其他案中人出來問問題?大家面對他的問題又答得如此詳盡/答案又這麼的中 point 有用?整件事情的順利程度?老人院的看護說阿婆記性很好,就是除了地點和時間會打亂到底有什麼隱喻?阿婆的斷肢(這一點我非常在意)是不是有特別意思,是來自男主的想像?

電影把這些都留空讓觀者自行補腦;我亦嘗試倒回去重看幾個細節,但沒想得通當中有什麼關聯或暗示。這可能是導演想要開放處理的地方吧,在構思上兩條接通的平衡線和可愛又新鮮(至少市面上沒有很多)的數字謎底,還是值得一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