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畫家 Kazimir Malevich

書本中提到 Picasso 的 Cubism,於是我便在 Wikipedia 找相關的資料。每次登錄 Wikipedia 都覺得是世紀最大發明,比起一本本的百科全書更要偉大是因為那些無盡的 hype-link 連結。從 Cubism 開始一直漫延開去,無盡的伸延,比起書本概括的更多,更遠。 發覺自己對 Geometric abstraction 有種情有獨鍾,無論是簡單或是重複的線條都讓我喜歡,不同的 geometric forms 都為我帶來視覺上對美感的認同。 Kazimir Malevich, Black Square, 1915 Kazimir Malevich, Black Circle, 1915 Kazimir Malevich, White on White, 1918 “Painting is the aesthetic side of the object but it has never been original, has never been its own goal.”…

#20130124 - 關於最近讀過(臨摹或複製)的畫作

從 Impressionism 讀到 Cubism,發生過的事太多;不同的風格成就了不同時期的歷史。關於那些自小就被栽培的,又或是從來都沒有受過藝術學校指導的;卻一樣地影響世界。我從一而終地喜歡 Fauvism 的作風,就像我一直喜歡味道濃烈的食物。關於創作和藝術,另一個我喜歡的地方就是互相影響或是重塑的作品。每一個傳奇人物成就偉業之前也需要無數不同形式的啟蒙和倚靠;年月裡的這種牽繫叫我最覺感動真誠。 (1a) Le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1869. Oil on canvas. (1b) La Grenouillere (Bathing at la Grenouillere) – Claude Monet (1840-1926) . 1869. Oil on canvas. 嗯,這裡我必須記下我自己的一套對美的看法,就讓我在很多年後重看,看看歲月能不能磨蝕我的稜角的同時,有沒有改變我對美的觀感。我喜歡 Pierre-Auguste Renoir 較多;我現時對這點非常肯定,就像我從來都欣賞 Monet 卻沒有動過真情。 (2a) Sleeping Venus – Giorgio o Zorzi da Castelfranco (1477-1510). 1501. Oil on canvas. (2b) Venus of Urbino…

關於 “Odessa Steps” 以及 Francis Bacon 所帶來的 Human Scream

Battleship Potemkin 是 1925 年 Sergei Eisenstein 所拍攝的一套前蘇聯黑白電影,據說當中 “Odessa Steps”(按此收看,預先警告,內容頗為殘忍可佈)的一幕是蒙太奇的始祖。經典的暴走、人踩人、屠殺、驚嚇、暴力的影像成了 Francis Bacon 畫作的催化劑,無論是前者(Sergei Eisenstein 的電影)又或是後者(Francis Bacon 的畫作)都給我帶來極大的心理震撼。身為 Expressionist 的 Bacon 說過 “painting is the pattern of one’s own nervous system being projected on canvas.”,除了 Edvard Munch 的 The Scream (1893) 以外,受 Vincent van Gogh 的對情感表達的影響;Bacon 就成就了以 human scream 為主題的畫作。 或許我已經長大,又或是已經度過了 Edvard Munch 的啟蒙時期好久。那時讀 art history 寫一份關於…

|藝術展覽|agnes b. LIBRAIRIE GALERIE - Musique Plastique 視覺聽覺觸覺展覽

來到永豐街(Wing Fung Street)的 agnes b. Gallery,出席 Musique Plastique Opening Party,感覺就像回到很多年前;還記得那個時候這裡剛開幕,也曾跟幾個好朋友一同前往。不知道幾多年了,畫廊仍然在這裡迄立不倒絲毫不變;但相信裡頭的展品也已經輪迴千次。

海港城.美術館 ﹣ 金魚繪思 A Goldfishing Studio

我知道我一定不會成為這一類藝術家,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沒有這一樣精細的本領。我喜歡做小手工,不過接受不了長期呆在一邊,結果我也得只好邊做邊停,又或者更甚地沒心機的草草了事。就正正是自己不能做到,所以就更加欣賞能有這種手藝與能耐的人。 跟朋友們在尖沙咀吃飯後蕩到 Harbour City 的「海港城.美術館」(Gallery by the Harbour),這裡不時有不同的展品展出,館子雖小,但也不失為一個小小的休閒空間。這次展出的是來自日本藝術家深堀隆介(Riusuke Fukahori)的個人展覽,展出的是立體的金魚畫。無論是在小盒子的,在膠袋中的都一樣栩栩如生維肖維妙。 仔細地從小盒子中可看到金魚是一層一層上色的,用透明啫喱狀的東西相隔。回家後在網上找來了深堀隆介製作這類 3D 金魚的短片,的確是項不可多得的小手工。短片名為 “Goldfish Salvation”,片尾還有巨型畫作的繪畫過程示範。 這個名為金魚繪思(A Goldfishing Studio)由即日起至 05/11/2012(11am – 10pm)於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展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關於金魚養畫場:http://goldfishing.info/

[Art] 走進香港國際藝術展 ART HK 2012(2)

預先走進 ARTHK12 的好處是人流少,好讓你慢慢的左穿右插翻來覆去;而壞處則是有些角落還沒有準備妥當。還好的是喜歡的東西都能讓你駐足觀看,走得近近的呆在前面。 以真實相片和繒畫結合,畫在報紙上的作品。 放進了比考樽口大的球體。 是艾未未的瓷製西瓜。那個時候艾未未做了二十個差不多一樣的假西瓜,這就是其中一個。如果還記得,Comme des Garcons 2009 的 Thanks to Ai Wei Wei t-shirt。 在小箱子中的未來士兵。 另一個艾未未的作品。圍繞的是汶川大地震的受害者,結合了官方文獻和死者名單的作品。 伸延閱讀:走進香港國際藝術展 ART HK 2012(1)

[Art] 走進香港國際藝術展 ART HK 2012(1)

才第一次真正踏足 ART HK,覺得自己真的 outdated 了。原來已經是第五屆,表面上走走笛笛的有幾個年頭不在香港,著實自己是個文化沙漠,五年來也沒有甫走進去翻過一轉。Hong Kong Internetional Art Fair(ARTHK)身為亞洲最大至的藝術展,主要展出的都是比較新派、當代的藝術品。在會議展覽中心的會場有不少名氣不差的作品;當中包括 POP ART 大師 Andy Warhol,不過大部分都是二十人世紀(尤其是 2011、2012 近一兩年)的新品創作。 對我來說,新派的作品對我沒有太多化學作用;不是不喜歡,只是未能帶動我的情緒。似乎,我還是喜歡舊派。或者我心目中的舊派還沒算得上是完完全全的舊派;我只不過是喜歡十九世紀,或是甚至是幾百年前的世紀畫作。橫衝直撞的在 art fair 亂走幾圈,preview 的人流不多,看得也自在。這裡的是以 gallery(也有以雜誌為分隔的)的型式來參展,一個個畫廊的劃分,你大可以拿著酒,跟三五知己聊著逛;比博物館自由自在得多。 這就是 art fair 與 museum 的不同之處,只是我喜歡將它們拿來比較。 基於是按 gallery 來畫分,所以沒有博物館一樣的統一,也沒有出處的介紹創作的原因之類的描述;也沒有博物館一樣的整理。不過也當然,按 gallery 擺放,也別有一番風味。每個畫廊也有自己的一套風格,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雜誌不同畫廊也對藝術品有不同的審美觀;也好證明世界的切割面也真的有很多。 除了簡單平面的畫作以外,會場當中也有不用立體的裝飾藝術品,也有以音樂為主的、短片的、加入電腦動畫元素的應有盡有。 Opening Day: Wednesday 16 May 14:00 – 17:00 Collectors’ Preview (By Invitation Only) 17:00 – 21:00 Vernissage (By Invitation or Pre-booked Tickets Only) General Opening:…

又一山人「痕跡:回到路上」Opening Party

又一山人(Anothermountainman)「痕跡:回到路上」(traces: on the road again)展覽開設在 Future Industries Gallery,那天 opening party 帶著微微細雨,我們幾個在 Future Industries Gallery 的 balcony 乘著涼躲在簷篷看中環的夜景;同一屋簷下混雜了來自不同世界不同背景不同地方生活的人。 及後我們幾個帶著英國仔 A 到銅鑼灣吃港式西餐。我們幾個尷尬地認為這種港式老式半酒吧半餐廳的地方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卻又帶點矛盾地喜歡而且待在這裡不願離去(我一直說要走卻一直坐著談過天南地北),英國仔 A 一坐下卻由心而發地覺得這裡非常western;此時此刻的確真切感受中西文化差異由此可見。 Anothermountainman, traces: on the road again TIME: 11am – 8pm (Tuesday – Sunday), from now til 8th Dec 2011 ADD: Future Industries Gallery, 21/F Ho Lee Commercial Building, 38-44 D’Aguila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