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揮之不去的內心鬱悶:日本砺波市美術館石田徹也展

最近都在看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的作品,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發現上年香港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曾開辦石田徹也展覽,也是日本以外第一次石田徹也作品展。有人打比方說石田徹也讓人想起 George Orwell 筆下《1984》的世界。

再遊牛津 Ashmolean 博物館 Michael Sullivan中國收藏品一覽後感

如果說我是個悶蛋的話,也許都沒有評論錯誤。因為我實在是那些喜歡某些事物就不能自拔地往下沉溺不止的那類人。「Wake up! Stay with me!」對我來說都不是有效喚醒留住我注意的最好辦法,因為我知道我要沉迷,就不能止住。結果我就成為了那種喜歡在藝術館流澾,閒時看到有新的展品就會跑去朝聖的人。對於那種可以經歷時間流逝卻又不會失去價值的東西,我總是特別上心特別關注特別想要去看一下。

[伯明翰][博物館][創意村] Birmingham(PART 1):如果 Birmingham 是個男生

如果 Birmingham 是個男生,他的格調一定是我所喜歡的!
前陣子才第一次到 Birmingham,到了那邊才頓覺 Oxford 真是一個很小很卻又很集中的地方。向來我們都住在小 town 小城,就是那種很快就可以繞一圍的一種。當然,牛津要繞的話還是需要繞上一陣子的;不過市中心還是兩條大街的那款。

[時尚][藝術] 我穿Van Gogh你穿Mona Lisa!The Art Socks,Masterpieces襪子!

就在 Art Fair 處處的五月,似乎看到有關藝術品的事特別多。沒想到現在可以把舉世名畫放到襪子之上(就像那在 Van Gogh Museum 買過的雨傘的感覺)。全部都讓我好想要,感覺就像逛玩了博物館不買張大 poster 也想要買張 postcard 的感覺。如果可以快快樂樂地穿上這些 masterpieces 就非常好了。

[香港][展覽活動] HKAC 香港藝術中心 Open House 2014

好像每年總有幾個節目會到 HKAC,除了朋友們曾經那裡外邊彈彈結他做做音樂的事,那裡總是有很不錯的音樂會和藝術展和小小的電影放映展。雖說這種,但我還是每次在場館裡迷了路差點跑到了露台外邊。

[詩][艾未未展覽][Brooklyn Museum] 從艾未未讀到艾青直到喜歡上艾青

我說魯迅不是我的類型,結果我最終比較喜歡艾青(本名蔣正涵,艾未未的父親)。我說啊,詩人 / 畫家都是我喜歡的角色;他學習過(我也很喜歡的)Pierre-Auguste Renoir 的作畫,然後我在他的《大堰河》一直讀下去,直到喜歡上《馬賽》。

[台北][藝術節] 我開始不再喜歡那些白或灰的牆壁了:POW! WOW! TAIWAN

我開始不再喜歡那些白或灰的牆壁了。那些了無生氣的畫面,把我們的城市毀掉了。我喜歡那些被畫得體無完膚的火車,我喜歡幾層高的大型塗鴉,我喜歡牆邊角落的小公仔,我喜歡在垃圾箱上裝飾畫。那些點滴在太陽下有無限餘輝,讓世界活起來。

[展覽] Marni 慈善 Animal House 手工製品展

我看到這個的時候,真的很希望自己當時可以身處米蘭啊!剛在上星期, Marni 的最新 installation Animal House 在 Viale Umbria 42 展出。Marni 找來了一眾來自哥倫比亞的婦女(大部分都是單親媽媽),以手互製仍出獨一無二的成品,倚子、桌子和擺設(以園野動物為主,包括色彩繽紛的長頸鹿啊、駝鳥啊、白兔、鴨子等等),我真想去看看啊。

[Christian Louboutin][油畫] 高注目度靜物名作再現:Christian Louboutin Still Life

二次創作在 high fashion 的世界裡也不罕見,一張張價值極高的舉世名作再次展現人前;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經年月洗禮以後不減風彩。Christian Louboutin 借用攝影師 Peter Lippmann 的角度將 2014 春夏系列鞋履和包包融入畫中。

[展覽]《字旅-亞洲新銳平面設計展》 TYPE TRIP – The New Asi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一直對字體設計師這行業很有興趣,當然我不知道那有沒有跟我心裡面的想法有共通的地方;在我內在存在的,也許只不過是對寫字的字的模樣有強大的執著,或者跟字體和設計毫無關連也無關係。但,我還是對漂亮的東西,和能夠給予對話話和猜想的事情很有興趣。簡單如一張白紙,和黑色的字;已經可以包含或概括很多。找個休閒的週末,去看看吧! 展覽期由現在起到 2014 年 3 月 9 日星期日 地址:香港尖沙咀河內道18號K11購物藝術館 Address: K11 Art Mall, 18 Hanoi Roa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 http://www.facebook.com/milkxhake 週末講座 / Weekend Talk 2014.01.18 (Sat) 2:30pm – 5:30pm K11 art space (B207) 講者 / Speakers Keith TAM 譚智恆 (PolyU Design/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 Julius HUI 許瀚文 (Type Designer/字體設計師) , HEI Yiyang 黑一烊, CHOI Kim Hung 蔡劍虹 (Graphic Designer/平面設計師) 週末工作坊-《字與紙》/ Weekend Workshop – “TYPE ×…

[時尚 / 展覽] 巴黎百貨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 / 美食超市 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

《Now You See Me》最後一幕就是落在巨人 HULK 和法國妞在那條掛滿鎖頭的 Pont des Arts 完結。愛情魔法太多,愛情太重;鎖橋面臨橋毀的扼運,悲淒又看不清未來的確是浪漫巴黎的最好代名詞。或者相對「浪漫」,我對「懷舊 / 美食」來得更有熱情。對於巴黎,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是老舊文人聚集地的 Saint-Germain-des-prés(聖傑曼佩特區)、一個個舉世故人之墓以及巴黎的甜點、美酒佳餚。 Saint-Germain-des-prés 旁邊的是百貨公司 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除了 shopping 以外他們的超市是重點)。Le Bon Marché Rive Gauche 本名為 Le Bon Marché,於 1852 年建成,是個結合傳統精神和巴黎都市前瞻性的魅力的風情建築。於去年進行翻新,加入男士空間、鍾錶和 accessories 的據點;另外還在地下室加入 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 高級食品店的全新酒窖(這或者是愛酒如命一箱箱鍾情的 Prof. PB 未來最愛的熱點)。 我最注視的莫過於是這個超大型而且極受歡迎的 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它絕對是所有喜歡吃食的個體最熱愛的蒲點,也就是喜歡食材和精緻美食的朋友熱門朝聖的聖地。在那裡,你總會找到品質最好的食材,數之不盡的橄欖油種類,非常多選擇的香料、酒品以及礦泉水!無論是女生們最追捧的 macaron 又或者簡單的每日麵包,都必然會牽起你的選擇困難症。寫到這裡,或者也要找天溜到巴黎走一圈了。 BTW,順道說說,據說,執導過《The Virgin Suicides》(1999) 跟 LV 合作推出…

[郊遊] 上一場五百年的英國藝術史:Tate Britain

呼,很久沒到博物館了!今次的目的地是從來都沒有到過的 Tate Britain。 British Museum 和 Tate Modern 都是讓你逛一整天都逛不完的博物館,是個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種類;相不起荷蘭有些兜一圈就完了的超不實在博物館完全不一樣。這次選擇了一個面積沒那麼大的 Tate Britain;雖說沒有那種讓你走一天然後崩潰的氣勢,卻不是個能夠快步完成的級別。 座落 River Thames 邊旁的 Tate Britain 距離地鐵站比較遠(或者是因為我在 Westminster 站下車的原故?),路過一大堆商業大樓之後就會看得見;旁邊有個漂亮公園,也正在建超豪華全宅。適逢 Tate Britain 正在翻身,外牆都用木板圍好;但一樣照常開放。 由於前往途中肚子餓想吃茶點,就在附近的小 cafe 停下來。不過我提意要到那裡的朋友不用擔心吃食的問題,Tate Britain的 museum cafe 呈半露天模式超級優閒,是吃茶點的好地方啊。 說回 Tate Britain 博物館本身: 除了特別展覽以外,主題都以英國本土的藝術家為主,以年代劃分,按著指示走就可以走進通往這五百年來英國藝術家的不同道路。花費 £1 就有一本印刷精簡的小冊子,裡頭有標示重點作品;能讓大家目標為本的了解英國這五百年來的文化精華。基本上如果認真駐足觀看的話,可以花費一整天。我們逛了大半個下午,也只是挑喜歡的作品看;館方對畫作(或立體展品)的排列別具用心,遁序漸進。 英國的舊派畫作我都算得上是匆匆走過,除了幾張十七、十八世界的 portrait 讓我心動。或者我都算是個迎派的人(或者對於英國畫作的藝術作品來說),都是比較沉醉在二十世紀初開的作品。忽然就好想好像 Woody Allen 的《Midnight in Paris》一樣,讓我跑一趟那個時代就好了。 Left: On the Balcony, 1955 – 1957 by Peter Blake(發現了  Peter…

COS x Serpentine 2013 / 在 Kensington Gardens 的 Serpentine Pavilion 展覽

最新看到的是將會在倫敦 Kensington Gardens 開幕的 Serpentine Pavilion(2013年7月至10月期間)展覽,本年度的展館由日本建築師 Sou Fujimoto 負責設計;當中戶外設置的線條穿搭非常壯觀。 這次我所喜歡的時裝品牌 COS 還跟 Serpentine Gallery 合作,開展非時尚界的企劃,透過贊助 Serpentine Pavilion 支持藝術與創意。我倒是喜歡時裝與藝術的結合,這樣看起來比較兩個時裝品牌聯乘來得更有意義。 這個具啟發性的藝術展覽為於前皇家園林 Kensington Gardens。獨特又具前瞻性的展館內還會有一系列藝術家、音樂家、電影製作人、時裝設計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多元化組合一起創造有趣的活動。COS 更為此推出限量版的裇衫系列(只限於 COS Regent Street 旗艦店、 Serpentine Gallery 和 cosstores.com 發售)。 現在可先看看他們製作的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3 短片,再慢慢期待七月的到來。

就是那張 “The Lipstick”,František Kupka (Czech, 1871–1957)

最近在看關於 František Kupka (1871–1957) 的事,首先接觸的是以巴黎作基地 Cubo-Futurist art movement 的種種。František Kupka 來自捷克,十八歲入讀藝術學校,在 Vienna 學習時醉心圖像和比喻的畫風;及後成為 Abstract Art Movement 的先鋒份子。Abstract Art 就是那種無特定真實圖像作基礎,純粹紀錄感覺和情緒的抽象作品。 純 abstract 的 “The First Step” 1910-13? (dated on painting 1909) 是第一幅我看 Kupka 的畫,在 MoMA 可以找到。抽象圖像圍繞的是太陽、月亮、星球和宇宙跟我們的關係;畫的是想法而不是任何 specific subject。 也就是當時他們與音樂藝術扯上關係的原因。抽象的東西就有如樂曲中的音符一樣,只能意會,而不曾看得清楚。 Kupka 參與過很多不同派別風格的畫作創作,面對溫和的寫實派,強烈對撞的野獸派、未來主義、抽象界別或是幾何圖形;他總是嘗試從描繪中畫到更多。 The Lipstick. 1908. The Lipstick. 1908. 我在網上搜索 Kupka 的畫作;細看他生平幾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時期,我最喜歡的是他名成於抽象風格前的畫作。與抽象或是幾何圖案系列的作品帶來無限反差,寫實時期的他更為吸引我的注視。“The Lipstick” 的版本有好幾個,無論是沉鬱的藍色或是鮮明的藍色背景,都有著一抹烈焰紅唇。 總是覺得上面那幅 “The Lipstick” 久繫我心而揮之不去,慢慢看過來才知道 2006 年在香港的 “Artists And…

正在讀未來主義:Umberto Boccioni: States of Mind I, II & III

Source: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the Blink of an Eye Umberto Boccioni (Italian, 1882–1916) States of Mind I: The Farewells (1911) Umberto Boccioni (Italian, 1882–1916) States of Mind II: Those Who Go (1911) Umberto Boccioni (Italian, 1882–1916) States of Mind III: Those Who Stay (1911) 林一峰說過,看著油畫,聽著《十二金釵眾生花》裡,李香琴獨白,關淑怡演唱的《三千年前》,在 MoMa 裡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