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丨(17) mumok 現代藝術館,特別讓我想起鋼之煉金術師

一直沒有很懂得逛現化藝術館的心。

大概是挑戰 comfort zone 的另外一步,所以我出人意表地違反自己本意選擇 mumok(路德維希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 / Museum of Modern Art Ludwig Foundation)而不是 KHM。雖然在 mumok 還是逛得很開心,但實際上我並不能理解為什麼最終沒有到 KHM,並且 leave vienna without a kiss。

mumok 是可愛的,可是地庫層的擺設的 backdrop 好像讓展品看起來落得有點冷清。面對現在藝術的時候我喜歡有同行者跟我聊天討論(而這次卻只有我自己一個),因為看與看不到的地方萬一沒提醒了,讓觀感與感受落差很大。mumok 裡面接近全部展品都只有德語簡介,看不懂真是很頭痛。

特別記得這一個:Portrait of My Father Sleeping (after Matt Mullican), Henrik Olesen (2010),後來在網上看到他的其他作品我都喜歡(link here)。
這一塊 mood board 也很合我心意。

依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而言什麼都是藝術品,Joseph Beuys (1921-1986) 又說每個人都是藝術家;那麼我們就更要用心分辨清楚什麼是好的藝術品,怎樣是好的藝術家。面對超愈簡單的作品,以及一切非理性的呈現方式;總是莫名地敲起心中最好奇的一扇窗。當然看懂的時候很喜歡,看不懂的時候很頭痛。

我這次遇上的是 Bruno Gironcoli 的展覽。順道一說,館方在地庫還有特別指定時間開放的貨櫃 Cafe Hansi (more details),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的 6-9PM 開放,可是跟我沒緣份。

這裡特別讓我想起鋼之煉金術師。

By Sophia CH.

修讀藝術史、文學研究。喜歡 A 小調卻是個 C 大調女生。 沒事無聊看江戶川亂步,喜歡 Marguerite Duras 和 Charles Baudelaire;太陽下山了,就自顧自地躲在春風沉醉的晚上。

Leave a Reply